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永新

  【摘要】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重要的关系。积极。理学提倡积极体验和塑造独立人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中,通过培养自主意识、挫折教育创造积极环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校思想教育 独立人格
  20世纪末的10年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一些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对于抵御心理疾病起到很大的缓冲作用,研究人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和快乐有它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000年塞利格曼与契克岑特米哈伊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发表《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标志着积极心理学的诞生。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sychology.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乐观、希望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群,它要求心理学家用~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探索人类幸福和快乐的奥秘,并帮助人们获得快乐和幸福。
  
  一、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
  
  具体就研究对象而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其一,在主观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它包括幸福与满足、希望与乐观。其二。在个人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创造力以及这些品质对个体获得成功和幸福的影响作用。其三,在群体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如有责任感、职业道德等)以及有利于个体形成这些美德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融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和和谐进步的学习环境。
  2000年,塞利格曼与契克芩特米哈伊在《积极心理学导论》指出,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范畴有三个方面:(1)积极经验。如快乐,主观幸福感等;(2)积极特质,如智慧、创造力等;(3)积极环境,如社会关系、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氛围等因素对个体潜能发挥的影响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的具体化
  
  中央16号文件明确提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就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为主体,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的自我教育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体现在不是对大学生存在的不良品性听之任之。而是强调在教育中,更应关注大学生身上的积极品质,从而激发大学生自身的潜能,并加以引导使之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并在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克服和改正自己的不良品行。如果高校教育者欣赏大学生身上良好品质和行为,不仅能建立良好的教育关系。而且增强高校教育者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激发大学生利用自身拥有的积极资源,促进自我知识内化的动力,实现心里品质的改善和素质的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更体现在主动层面上,更加注重积极品质的培养。这种积极的培养也并不意味着对消极因素的必然消除。如果对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明显道德问题不闻不问,也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但即使如此,我们也要不断挖掘大学生自身上存在的一点点良好行为,加以鼓励,并使大学生教育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自信和尊严,看到了素质的不断成长的身影,那么,再对他们进行不良品行的矫正,将会更加容易,效果也更加明显。
  
  三、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要研究人心理的积极方面;强调用积极的方式对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
  
  1.培养自主意识,塑造独立人格
  从幼年到成年,大学生可以看成从依赖走向自主、独立的过程,自主、独立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面。自主性是现代人的立人之本,是现代人格的必有内涵。著名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家弗兰克尔认为,人是自我决定的,尽管在很多时候,外部环境支配着人,但是怎样对环境进行反应却是由我们个人决定的。弗兰克尔的“自由选择”和“承担选择的责任”的观点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只有自我选择、自我负责还不够,还要学会自我管理,实现自我管理主要包括: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技能管理和财务管理。
  培养自主意识、实现自我管理,最根本的就是独立人格的塑造,独立人格体现为个体依赖自身的需要、知觉、预见、经验、判断来进行反应或活动,而不受环境或其他人的需要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独立人格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从大的维度上可以分为心理独立、经济独立、社会独立。塑造人格独立性,要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文化氛围逐渐熏陶,而当前一个时期要培养学生“我能行”、“太好了!,”“需要我的帮助吗?”这些体现优秀而独立自主的人格特质。
  
  2.提倡挫折教育,学会自信乐观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它包括三个因素:其一是挫折情景;其二是挫折认知;其三是挫折反应,三者同时存在才构成心理挫折。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挫折包括:学习上的压力、人际关系矛盾和情感的挫折。
  挫折教育就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挫折观,认识到遭遇挫折是人人都要经历的,对挫折的认知和遇到挫折后的处理方法才是人生成功的关键。挫折产生后,应当有意识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采取一些比较积极的间接反应方式,从而避免加重挫折或由挫折带来新的挫折。化解悲观为乐观自信需要“三个改变”(即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改变消极自卑的行为方式、改变消极自卑的语言方式)。
  
  3.和谐人际关系,创造积极环境
  一项调查表明:缺乏良好人际关系的人,一般有较坏的健康状况,那些独身者、没有朋友者和少与他人来往者的死亡率是其他人的两倍。对于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家非常重视的领域。传统心理学认为,人主要是环境的产物,只是被动的接受周围环境的塑造。最新兴起的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理论对这~观点进行了批判,认为人作为主动的个体,对周围环境的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与环境交互作用中成长着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反应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指的是对于同样的环境经验。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反应,这一点强调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其二,唤起的交互作用,它指不同的个体可能会唤起不同的环境反应,也就是说个体的一些特征和行为会引起周围人对他的不同反应。其三,超前的交互作用,这里指个体会主动选择并且改变、创造自己所喜欢的人际环境,而这些环境又反过来进一步塑造其人格和个性。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个性来创造一种健康、舒适的人际关系环境的,而不是等着环境主动的适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0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