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钢
[摘要]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文化渗透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学好一种语言必须学习该语言的民族文化。文章强调大学英语教学既要加强语言知识教学,又要注意文化知识的导入,以增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并提出文化导入过程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语言 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目标语并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成功的交际除了依靠良好的语言结构知识外,隐含在该语言结构里的文化因素及其有关文化背景知识不可忽视。语言交际不仅受语言结构知识的限制,还要受到文化规则的制约。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应仅仅只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应结合课本对目的语文化进行介绍,提高学生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4年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语言学家R• Lado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美国社会语言学家G.R.Tucker和W.E.lambert认为:“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就可以利用他们想了解其它民族的发自内心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董亚芬也指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语言不仅是在一定范围内社会约定俗成的语音符号和书写符号,它还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地域特征,经济发展和社会风俗。可以说语言反映社会文化,又同时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把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各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语言知识讲到哪儿,文化知识也应阐释到哪儿;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同时也考虑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性质等因素。另一方面,文化教学与语言实践结合,可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化的兴趣,产生良性循环效应。
2.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不要梯度或跨度太大,超越学生的知识层次。初级阶段可介绍在日常生活交往方面外汉主流文化的差异等一些普及性的、表层的文化知识。如中、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日常行为模式的内容;中高级阶段可介绍外汉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等一些专门性的文化知识。
3.适度原则。要求适当把握文化导入在外语教学中的位置和比重。要求老师在文化教学的内容上要和语言知识密切联系。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在语言教学的框架内进行的,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不能把文化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文化导入是加强而非削弱语言教学,是补充而非取代语言教学。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1.比较法
王力先生曾指出,外语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外语言的比较教学”。比较法是跨文化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母语和目的语语言文化结构之间的异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对比分析两种文化,有助于加深彼此间的了解,消除误解。例如compromise对中国人来讲总是表示消极意义,中国人在原则问题上从不让步。但在美国文化中,妥协是达成协议不可或缺的过程,具有积极意义。
2.直接阐释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容易引起学生理解困难的文化点进行直接阐述说明,使学生习得英美文化。例如,讲授Thanksgiving一词时,教师要注意其文化内涵,要有意识地介绍西方感恩节的来历、庆祝方式、相应的风俗习惯,如节日食物等,使学生了解到感恩节对西方人的意义,习得英美文化。如果有条件,可通过幻灯片、相关电影片段等进行更为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介绍感恩节。
3.情景渗透法
克拉申教授曾指出:“外语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创造有利于习得语言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与运用目标语,这样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习得这种语言。”由于真正的目的语环境不多,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虚拟的目的语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目的语文化。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可设计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选择得体的语言、表情和语调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所接触到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图片、电影等直观教具给学生以情景式的享受,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习得氛围。有些英文纪录片专门介绍西方国家文化。图像、文字、声音的有机结合,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地显现教学信息,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无意识的心境中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更直观、深刻地感受和了解英美文化。
4.实践法
实践法是指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如听、说、读、写等学习和了解目的语文化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引导学生以每日演讲、讨论、小组活动、课文概括等活动进行语言训练;组织英语角、英语辩论赛、英语晚会等,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教师应介绍并鼓励学生与外籍教师、外国朋友进行个人直接交流,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地道的英语,感知英语文化。还可以举办中外语言和文化对比等讲座或推荐阅读文学作品和当代英美报刊杂志向学生介绍英美文化。
在学习和了解目的语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培养学生具备开放的心态与反思意识,平等对待不同的文化。外语学习的目的绝不是使外语学习者越来越“全盘西化”,而是提高个人素质,扩大国际视野,在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热爱并宣传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语言内容是实现言语的必要手段,而文化则是确保言语有效得体的必要知识”。教学实践证明,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得越密切,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就越强。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从而全面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人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俊森等.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3]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5]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6]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1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