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东海

   [摘要]当今,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已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如何使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每个教育者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就此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小学生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小学数学的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它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化抽象为具体,化困难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营造小学数学的多彩课堂。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师若能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最佳情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就能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1.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现代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针对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显示出一些色彩鲜艳、学生喜爱的与课文内容贴近的一些图像,如美丽的花蝴蝶、可爱的小动物、雄伟的建筑物、神秘的大自然等,学生立刻会被这些美丽的图案所吸引,很快就感染了他们的情绪,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愿望。
  2.化静为动,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出,问题的起点在于“疑”。“疑”能唤起学生的思维,能唤起学生自觉的学习活动。利用CAI课件演示,不仅可以把课本里的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而且能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模拟成现实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例如,教学“圆的知识”,上课开始,就让学生看电脑演示的动画片,小猴、小兔、小狗、小熊4个动物在进行自行车比赛,在比赛没结束时让学生猜一下:最后谁得第一?为什么?有的学生猜小狗得第一(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老师又问: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猜它得第一呢?聪明的学生会说: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这样,引入新课,既利用了知识的迁移,又渗透了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维就很容易激活。
  
  二、利用信息技术再现生活场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重视在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这一基本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来设计富有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再现生活情景,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有利于各种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生学完“认识人民币”后,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巩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软件设计制作出“虚拟商店”,让学生去实践购物。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看标价,学会了付钱找钱,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这一情境创设不仅避免了因教室小模拟市场购物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减少了经济开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满足了学生喜欢参加实践活动的愿望。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难点
  
  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是否能巧妙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思维障碍,若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教学不易向学生表述清楚。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它无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内容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学生理解、掌握角的概念后,为了突破角的大小与谁有关系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在屏幕中出示了角的大小不一、边的长短也不一的一些角,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用重叠的方法将这些角进行比较,在计算机演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画出边的长短无关。如此教学,教学重难点被轻易突破,学生不仅轻松获得知识,而且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新大纲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最大成功之处在于能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练习,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学生掌握本课内容后,教师出示画面,让学生说说小动物是怎样做出判断的,接着让他们一齐参与小动物们的比赛,在一片“我说,我说”声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最后,小花猫也来参加比赛,数到几由学生自己来当裁判,学生参与的气氛尤为浓烈,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这样,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并让学生在课后的思考与争论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达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朱永峰.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中小学电教,2009,(5).
  [2]吴晓艳.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J].山西电教,2008,(11).
  [3]曹莉.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渗透[J].信息与教学,2009,(5).
  [4]尹大芝.运用电教媒体营造小学数学多彩课堂[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1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