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是近年来高校许多部门及国有企业致力探索的问题。因为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到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关系到我国能不能培养出千百万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企业文化则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一、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模式和形态,是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对传入校园的文化因素进行思考加工,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自身特征的新的群体文化,是学校综合风貌的反映。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之一,必须是与大学生的道德情操、知识文化、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和文化结构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与高校德育教育共同负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关于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在高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中,主要是指学生和教职员工在从事教学、科研和其它工作、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传统和作风以及作为承载体的物质形态。校园文化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发展,会有不断的更新;同时,它叉反过来促使人们向更高层的共同目标去努力,由此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如:一个学校代表队代表学校去到社会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志愿者服务,从组织到参与的整个过程都能反映出这个学校的组织能力、精神风貌,也就是校风。校园文化的性质决定了它会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是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场所,每年各类企业都要到校园招聘并选拔人才。那么,学校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展现在众多的企业招聘单位面前?企业要选择的人才的素质是否能在本校的学生身上得到充分的展现?更多的毕业生能否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问题的确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通俗点说,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自己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形成一种习惯。如:大庆的“三老四严”精神。三老”指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四严”指干革命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这种精神传承到大庆一代又一代人。每一位来到大庆的新员工都要受到这种教育,这就是一种企业文化、一种企业精神。企业最讲究诚信,也就是中国经商的传统精神:童叟无欺。企业在校园招聘的过程中,对所招收的员工更看重的是你能否融人本企业团队。能否适应本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与员工的相互作用中处于主要地位。一个人被一个企业录用而成为这家企业的新员工。这个时候的企业文化代表的是大多数老员工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人与一个整体的相互作用。其结果自然是新员工被老员工同化,使它融人到这个大集体之中。也有的新员工来到企业,因自身的原因与企业文化格格不入,自以为是,即使他的学问再高。技术再强,终究也会被淘汰。因为不能融人团队的员工不会成为一个好的员工。
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高校的校园文化要教育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企业文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在校企结合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必然存在一些碰撞和交融。因此,高校应该探讨如何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对学生的团队精神、服务意识、团结互助、做事认真等意识的培养,进而促进校企结合,提高教育服务于社会和服务于企业的水平。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企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宗旨,这一宗旨决定了高校必须要有很强的服务功能,全体教职员工要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完善服务功能方面已经远远地走在了高校的前面,具备了良好的服务理念。形成了良好的服务体系。但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上还远远没有实现学以致用,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在高校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实行文化的“校企结合”。一方面可以学习优秀企业的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学习企业为客户服务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的融合,高校会与企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将有利于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是实现高校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可以最大限度缩小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距离。有一些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这是因为一方面不适应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在学校学习时所处的情景往往与进入企业后实际工作的场景存在巨大反差,从而对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容易产生怀疑,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难以发挥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作用。
校园文化具有独特的学术性与专业性特征。高校校园文化相对来说是整个社会文化中层次较高的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主体的师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层次,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都要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不认同企业文化就不能融入到企业之中,就不能达到学以致用,也就无法实现人生的价值。
(作者单位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设计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1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