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滕利荣 孟庆繁等
摘要:本文结合几年来实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践,阐述了高水平实验教学与管理队伍的建设效果及在实验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实验教学;管理;创新团队
多年来,由于受“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实验教学团队建设一直非常薄弱,结构不合理,高水平教师少,工作积极性也不高,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成了各高校实验教学面l临的重要课题。从1999年开始,我们重点开展了实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建立起一支教育与管理理念先进,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互通,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团队,使实验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结合我们实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科学的聘任机制是实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
实验教学团队包括实验教师、助教研究生、实验技术人员等。实验教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载体,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高水平的实验教师。但怎样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和如何调动实验教师主动性、积极性,是高校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对此,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规定每位教师既要搞科研,还要承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任务,特别是副教授以上教师要为本科生上实验课。为了有助于教师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实验教学实行了实验教师按实验项目聘任,即教师同实验课建设负责人沟通,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在实验教学大纲内,选择1~2个实验项目,选配优秀的研究生做助教,用3~4周的时间即可完成。这样减轻了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量,使他们有精力充分准备和设计实验。同时,教师把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理念贯穿在实验教学里,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使教学与科研很好地结合。
实验技术队伍是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改造实验技术和管理实验教学的中坚力量。但如何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是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1999年,我们建立了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竞争上岗的实验技术人员聘用制度,即实验技术人员全部下岗,重新聘任,优选了部分实验技术人员,又从社会公开招聘,充实到实验技术管理工作中。同时,注重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他们开发了人性化的实验台、梯度洗脱系统、实验互动显示屏、多功能提取系统、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等多项实验教学装置,建立了规范的管理档案,编写了《生物学常用仪器使用技术》教材等,在实验教学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29人中有教授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4人,4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学位的占100%。实验技术人员16人中,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4人,本科学历10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组合优化的实验教学团队。
二、师德建设是实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基石
师德不但是教师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反映,而且反映一个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对学校、学生都将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只有教师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娴熟的技术、严谨求实的作风感染和熏陶学生,用自己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洒脱大度的人格魅力、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此,我们从细微处入手,把师德建设贯穿在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实验前,认真备课、做好预实验,认真讲授实验理论和相关知识。实验中,必须佩戴名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细心指导并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使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良性互动。实验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认真批改并及时返还实验报告,准确、科学地评定实验成绩。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一位学生在反馈调查中这样说:“一次次实验的完成犹如一次次探险。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有时候真的会使自己打退堂鼓,但是一想到是许多老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才使我有了一次次可以自我锻炼的机会,就又充满了信心。”
三、高水平的教学科研能力是实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前提
教师不仅要搞教学,还要搞科研,教师只有在知识上有所创新,培养的学生才能走创新之路。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近5年承担教改项目67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4篇,出版实验教学改革专著1部、专刊1期,获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奖励78项。承担科研项目75项,发表科研论文238篇(其中SCI 10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出版专著4部。实验教师的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教师的研究成果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推动了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目前有8项教学研究成果和20项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验教学中,指导设计创新实验196项。学生公开发表实验研究论文65篇(9篇被SCI索引,2篇被EI索引),获奖76项(其中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项,连续2届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四、相应的政策措施是实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保障
1,制定相关政策
(1)职称、津贴的评定向实验教师倾斜。针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任务繁重、事情繁琐、占用教师时间长的特殊性,在职称评定和津贴发放中,同等条件下实验教师优先。对于实验技术人员,根据他们在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和仪器设备开发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果为主要评定指标。使职称评定和津贴发放起到引导人力资源流向实验教学工作的导向作用。
(2)为了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在工作量计算中适当增加计算系数。我们采取教授指导本科生实验的工作量按1.2倍计算,为学生开设新实验和设计创新实验工作量按1.2倍计算,精品课工作量按1.2倍计算。
(3)鼓励与支持教师从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我们为准备开设新实验和改造原有实验内容的教师,提供相应的实验改革研究经费,对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等同对待。
2,加强培养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实验教师的知识和理念也应不断更新,才能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是现代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鼓励并支持实验教师在职接受学历教育、参加岗前培训和实验技术培训。已经有6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名技术人员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5名青年教师参加岗前培训,8人次参加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培训,136人次参加国内实验技术培训。通过各种培养培训,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提升了教育理念,提高了学术水平、技术水平、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3,加强同国内外高校的交流
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必须加强同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目前我们已经与国内外20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已经有56人次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实验技术和学术交流。
经过几年实验教学与管理队伍建设,1人获得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奖,1人获得教育部优秀教师奖,4人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5人在吉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获奖,2人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指导教师一等奖。同时,中心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吉林省教学优秀团队、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和吉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示范基地。
实验教学的改革,新机制的确立,关键是“人”的作用,只有“以人为本,情感为源、人心为根”,营造“舒心、舒畅、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才能实现实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需要各级领导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需要教师自身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业务素质、加强个人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从容应对人才培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责任编辑 余大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7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