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任务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盛双霞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适合以培养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为主旨的对外汉语教学。本文从探讨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入手,结合作者的课堂教学实例,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运用任务以培养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做一些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任务;留学生;汉语教学;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教师在汉语教学实践中设计了多种汉语课堂教学活动,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改革的一大重心。笔者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给学生提供和创造多种任务进行语言教学活动,以达到在相对真实的语境中培养学生汉语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
  
  一、任务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本特点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语言教学模式,是交际法的最新发展。它追求把语言运用的基本原理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对“任务”这一核心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虽然有不同的解读和阐释,但在以下三方面达成了一致:(1)任务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2)任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开放性和交际性;(3)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相比语言形式,更关注语言意义。而这正可以看作是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所在。
  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在教学中通过采用任务的形式,让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交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学习者自然而然地、灵活熟练运用目的语的目的。因此,任务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运用已经形成的一定的语言知识来进行实际交际,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和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具备以下几大特点:
  1.以语言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缺乏真实性的语言形式为目的。
  2.强调语言学习者通过交流来学会用目的语进行交际。交流的最终目的是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3.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强调有真实意义的语言内容。
  4.学习者先前知识以及个人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因素。它追求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由、自发、自主地投入到自觉的语言实践中去,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来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
  以上所说的任务以及任务型教学法的这些基本特点,非常适合运用于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对外汉语教学。
  
  二、基于任务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例
  
  “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并不是一个新的模式,只是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看,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马箭飞,2002)确实如此,在语言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可以使语言学习的几种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习者的听说读写交际能力同时得到提高业已成为一种共识,但如何在具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中切实运用还有待进一步在实际教学中探讨摸索。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是要不要渗透任务型教学的问题,而是如何渗透如何运用的问题。
  从前述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法是“从做中学”的活动过程,强调在活动中使学生领会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境下如何用适当的语言把任务完成。这意味着任务型教学法有其特定的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技巧。笔者以《汉语口语速成中级篇》(马箭飞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不同的文化”一课为例,尝试探讨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具体汉语课堂中的教学设计和结构。
  1.前任务阶段(pre-task):即常规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环节。课堂教学首先要有导入,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特别强调导入与任务的相关性。
  在“不同的文化”中,首先设计几个跟课文相关的问题,请学生简单回答或加以思考,如:你认识外国人吗?你有外国朋友吗吗?在学校里,你们可以区分中国人、韩国人和日本人吗?在你看来,美国人、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有共同点吗?日本人有什么性格特点?这些问题的设置是教学的导入步骤,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主题和任务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任务情景中。在这个阶段,教师要保证设计的问题贴近课本的主要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设计以问题导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开放性。一要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二要有真实意义上的信息和观念等的交流和传递。(2)生活化。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使他们有感而发,不吐不快。(3)生成性。利用一切课堂教学资源,特别是重视学生自主生成的教学资源。(4)层次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照顾全面,因此问题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推进,避免平面化,追求课堂的全体参与,全面参与。
  2.任务环节阶段(task cycle):它又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呈现任务环节,这是任务型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进行技能训练,自始至终使学生处于要完成任务的状态中,这样有利于强化学习兴趣和动力,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二是学习新知环节,也即我们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语言知识教学环节。但任务型教学强调知识教学与任务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这种知识是完成任务必需的而又是学生所不具备的,即可以通过该项任务的完成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任务是实现转化的媒介和途径。此外,任务还涉及跨文化等内容。
  在“不同的文化”一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就可以进入课文主题或者说任务环节了。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如下两个活动提供给学生。第一个活动是请学生比较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不同,附带引入跟日本人的比较。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回忆复习学生已经掌握的关于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等的词汇和表达法,请他们自行归纳总结与此主题相关的词语,同时教师结合课文给予补充和完善,自然而然进入新的语言知识项目学习,其目的是提供学生进行下一步任务所需要的相关词语和语言材料,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词汇库。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借助这些词汇和表达法,学生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比较容易而且愿意展开对话和小组讨论,并且建立用汉语表达和交流的自信心。这个任务的开展,一方面有助于教师了解不同学生其已有的先前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下一任务的顺利进行,同时还便于教师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目标达成。第二个任务就是分组学习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三个小组,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各自讨论总结中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的不同文化特点,要求有例子说明。小组讨论以后各自推选一人在课堂里进行报告,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不同

看法,也可以提出问题请汇报小组的成员作解答。这样既可以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展开充分的讨论,也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开发和深入理解。分组汇报的方式利用学生的竞争精神和合作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3.后任务阶段(post-task):即巩固新知并加以实际运用阶段。首先教师对学生前一阶段所完成的任务作出分析和评估,重点在一些影响理解和交际的语言问题和交际策略方面,包括对学生的错误的适当反馈。然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可以通过设置师生和生生对话、交流等任务形式,达到学生熟练领会掌握的目的。最后是任务完成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里,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话题以及所学语言知识相关的真实性的任务,也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场景,目的是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反思的学习方式中,充分发挥他们已有的语言认知能力,在用中学,在做中学,从而达到培养汉语交际能力的最终目标。
  在“不同的文化”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设计让学生互相交流他们去外国旅行学习的经历,特别是使他们困惑不能理解的他国人的行为方式,在此基础上全班同学围绕着“不同文化,不同行为”进行大讨论,尝试去理解和分析他文化的行为方式。笔者作为一个中国人生活在日本,也对日本文化提出了一个外国人的看法,学生纷纷给出了各自的解答。最后,学生从大文化到小文化,从不同国家引申到不同地区,各自组成小组,合作讨论了日本各地区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如:我眼中的东京人、关东人和关西人的不同、我眼中的大阪外大人、日本人眼中的美国人、中国人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和形成的语言技能灵活运用到真实生活中,转化为具有真实性的一种语言交际,也是学生自主创新的内容。达到在生活中应用汉语来进行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在笔者看来,这是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任务型教学的主要宗旨。
  
  三、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一些思考
  
  目前广泛开展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大多采用的是功能交际法,也叫三段法,首先是语言的演示(输入),再从机械性的操练扩展开,最后是语言的综合应用(输出)。其优点在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明确清楚、系统,教师的课堂操作性强,学生易于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学评估较直观、简便。不足之处则有:(1)语言点的演示阶段和练习阶段的学习缺乏真实的交际需要,常常为练习而练习,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2)重视语言形式,强调语言输出的结果,而忽略了语言生成的学习过程,容易陷入机械性。(3)过分注重教学活动的可预知性,强调语言学习的外显方式,而忽略了内隐学习方式。而后者在语言知识到语言技能的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则强调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的意义,它也跟功能交际法一样强调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但同时从更广泛的层面来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主要从设置真实的语境,让学生从语言任务的完成中来自然习得语言,更强调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来参与语言学习的过程,因此弥补了功能交际法的上述不足,是一种包容了交际法而不是取代交际法的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虽然三段式教学法有其局限性,但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学习某个新知识新技能时。但如果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仅仅局限于这一教学方法,学生的汉语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任务型教学法的最大优点是:第一,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必须要运用语言。而在实际使用汉语的过程中又增强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就感。第二、教师可以通过调整课堂任务的难度,迫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汉语的不同层面,以此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第三,因为任务的设置和实施,教师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外显和内隐两种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上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其一,教学内容相对缺乏系统,很难作到循序渐进。其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任务的对外汉语教学要求汉语教师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既有至上而下又有至下而上的全面综合的把握和领会,同时还要求教师针对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学生的具体差异等灵活机动展开教学活动,以最终保证汉语教学的有序和有效性。任务的选择与设计,任务的难度,学生先前语言技能的了解和把握,以及任务所需要达到的最近发展区等都是对汉语教师基于任务开展教学活动的挑战。其三,针对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的现实状况,不仅仅对在汉语课堂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缺乏研究,而且少有系统、成熟的基于任务教学编撰的汉语教材。正如马箭飞所言,任务型语言教学尚属新鲜事物。基于以上认识,对我们汉语教师而言,任务型语言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意识,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一旦视任务为教学意识,大到整个课程的设计、一堂课的编排,小到一个教学环节、教学行为都可以纳入到语言任务的活动中。在现行的功能交际法为主的课堂,甚至传统的讲授型课堂上都可以运用任务以丰富和扩充语言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汉语技能的转化和生成。对外汉语课堂比较适用的有如下几种任务:(1)交换和传递信息类任务,比如用于生生和师生之间互相了解互通资讯的对话和交流活动,以及故事接龙等合作活动。(2)解决实际问题式任务,水平低的学生可安排如订房间,点菜、买票、打电话、问路等任务,水平高的学生可做咨询孩子上学、医疗保险、办探亲访友签证等任务。(3)辩论活动等交换意见式任务。(4)决定式任务,比如在学校附近有几家特色小吃店,价格、服务、环境各有不同,让学生来交流讨论哪家店的性价比最高,最后达成一致的决定。
  总之,对外汉语教师具备任务意识和交际意识,在其课堂教学中适时、有效、合理运用各类任务开展教学活动,一定会给汉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带来很大的改进。
  
  参考文献:
  [1]贾志高.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2]马箭飞.任务式大纲与汉语交际任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1).
  [3]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5]Willis.A Framework of Task-based Learming[M].London Longman,1996.
  [6]马箭飞.汉语口语速成中级篇[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盛双霞,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在职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陈立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77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