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转变观念 促进生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邓国亮

  课堂是开放的、互动的,更是动态生成的,这当中必然会存在课堂预设和动态生成的问题,只有精心地预设,才能有精彩生成。
  
  一、动态生成的基础――创设弹性预案,拓展自主空间
  
  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并不是主张师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没有预设方案的准备,我们的追求必然变成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教师应加强课前教学设计,自觉预计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计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以及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目标的设置不能过分偏向认知目标,应更加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并对每种情况如何处理,事先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要求教师创设弹性预案。这种方案,不要过于具体和详细,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同时还要注重教材自身资源的开发,注重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配合。
  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把第一类认知目标和第二类弹性目标作为目标预设,第一类是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作为认知目标,重在知识提炼、技巧形成上,即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世纪、季度等有关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建立时间概念;第二类是把过程与方法目标作为弹性目标,重在体验与思考习惯养成上,即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随着课堂的推进,预设内容会显得不合理、不完善,教师就要合理地删补、调整弹性预案,从而实现即时生成目标的达成。所以说,创设弹性预案,拓展自主空间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基础。
  
  二、动态生成的保证――密切师生关系,激活自主意识
  
  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体现在心灵的和谐,即能够与学生分享快乐。因为只有会分享,乐于分享的教师,才能享受到与学生分享情感、分享心情、分享思想的快乐。学会分享,不仅意味着教师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也意味着学生试着倾听,试着走进教师的世界,试着从教师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是一种以心换心的交流,是一种彼此的期待和倾听。我们的学生是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主动、健康发展是他们的权利,更是他们的内在需求。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参与课堂教学。试想如果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没有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用于课堂教学,怎么会有动态生成的可能呢?因此,动态生成得以体现和达成的最根本的保证便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谁想到了什么”“想说就说吧”“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来研究”这类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有助于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我们的教师应努力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习每一位学生,感谢每一位学生,友爱每一位学生,教好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将它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这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就不会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具有自主色彩的动态生成就一定能得以体现。
  总之,教师应根据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以学生的新思路为基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动态资源,从而促使我们的教学更具灵性和智慧,更有个性和特色。(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研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8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