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学情 捕捉生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笔者在参与教研活动中发现:备课中,教师很重视对教材的专研与分析,但在分析学生,关注学情方面有所忽视。笔者从学段特点、起点能力、班级学习风格等方面有效开展学情分析,课堂上适时捕捉、解决课堂生成问题,真正使学生成为主体,使得课堂教学有效、高效。
  【关键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生成問题;实践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092-02
  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学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只有关注学情,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式方法,最大程度地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培养人的教育。
  近期参加教研活动中看到,大家似乎都很重视对教材的专研与分析,在分析学生这方面似乎有所被忽视。在评课时,有执教者说“高估”了学生,面对在课堂学生出现的问题,让执教者措手不及,原来的教学设计无法或低效地进行。“高估”是因为执教者在准备教学设计时,没有开展学情分析,制定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
  值得思考的是教学设计是为了谁?面对谁?怎样让教学设计在课堂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其有效性呢?让本人有了些思考:
  一、有效开展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展开学情分析:
  1.学段特点分析。
  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为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课程内容设计的基本依据。
  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2课的《调皮的小闹钟》,本人根据二年级孩子喜欢集体活动、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求知欲望强等等的特点。以“时间王国之旅”为主线展开,聆听、模仿、了解乐曲的结构、音乐的情绪。在游戏中学生学唱乐曲的主题音乐,表现了音乐中一种不安分的性格和幽默的情绪。学生还惟妙惟肖地扮演了各种调皮的小闹钟,可爱至极,在快乐的音乐游戏中懂得了“珍惜时间”。此课例参加广东省第五届中小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现场教学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另在莞城区“同课异构”《我是中国人》教研活动,本人有幸承担了本次的“同课异构”课例展示任务。本次教研活动选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第十册第六课《京韵》中的一首歌曲。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有主体意识的觉醒,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随着自主、自律能力的增强,对学习、对集体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
  2.起点能力分析。
  教师要关注对学生起点能力的分析,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交谈法、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最好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班级学习风格分析。
  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整体学习风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二、有效解决生成问题
  教学活动中学习主体是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使得教学活动具有不可预测性。个人认为该选择解决课堂生成问题为先,不可能将教学活动看作是编好程序、按部就班进行的机械运动。
  另听了三节“同课异构”的课,三位老师无论是教学形象、课堂的驾驭能力、教学基本功都很好,并各有自个的风格,都是很优秀的老师。但在听这三节课时,个人认为同时出现了学生音准、音色美引导的问题,当学生出现音准问题时,老师没有加强音准、音色美的要求与训练,没有及时的让学生建立音准概念,而是紧接去完成下一环节的内容。
  如在莞城区步步高小学举行了莞城、厚街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其中莞城区陈卓老师与杨希老师分别执教了《三只小猪》、《打字机》。这两位老师是“移植”了第六届全国音乐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的课例。
  “移植课”——采用别人优秀的教学设计。但这两位老师能做好学情预测,根据莞城步步高小学学生的实际与现有的教学条件,把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将教学设计融为自身的个性化教学。如:陈卓老师是可爱型,让《三只小猪》的课例更加卡通、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杨希老师是喜像型,他的幽默、风趣使课堂笑声连连,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当面对课堂问题突发预测时,这两位老师能选择解决课堂问题为先,没有选择赶教学流程。如在《三只小猪》课例中,学生学唱主题,在学生的音准出现问题时,陈老师发现问题后,能及时解决音准问题。再如《打字机》在欣赏主题旋律时,老师请学生说出旋律中打字机功打了几行文字?每行一样吗?那行长些?长多少?学生听了两遍没有听出来,教师选择了再听、再引导,直把这一问题解决再完成下一环节内容。这两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巧抓生成,达成预设,使教学设计在实践中达成高效。
  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是改善学生学习的方式,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在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教学形式的改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任何教学行为和方式,都应该随着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关注“学法是以学生心理、生理为研究对象;教法是以学法为研究基础”。因此,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怎么学、怎样学、想怎么学、喜欢怎样学,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选择研究该怎么教和怎样教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第二版)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3]《音乐教学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4]《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
  [5]《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1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