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为学生打造书香阅读平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乐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本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好地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下面是我为学生打造书香阅读平台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寓教于“趣”,首先让学生要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获取知识的主动力。”教师就应当借“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把钥匙去打开他们的心扉,引领他们走入阅读的书海中去。
  
  1、确立榜样,引导示范:
  榜样的效力是极大的。学生有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中学生的模仿性又强,我就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引导他们学会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2、教师影响,以身作则:
  “言教莫过于身教。”在课余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这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影响。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志趣和快乐,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师生浓浓的读书氛围中,感受到阅读的情趣,就会自觉地去阅读。一旦兴趣培养起来,那可是功在现今,利在久远。
  
  3、强化训练,充分拔高:
  我还经常设计一些拔高性的阅读训练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合作交流练习,去拓展他们的阅读面,去锻造他们的小组合作力,去发挥他们的集体优势,让他们加强个体练习和集体合作,为学生阅读打造一个理想的平台。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阅读要运用好“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方法,拓展到课外去求发展。
  
  1、引导中学生,养成做笔记习惯:
  根据阅读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要求。可以摘抄一些词句、做一些仿写;或是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进而提高到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大胆运用阅读方法: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往往是一目十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常常只看看标题,扫视内容。但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对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至于怎样交替使用,要针对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适当区分对待。
  
  3、加强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朱自清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部分名篇编写标签,抒发感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不过,要求仿照优美段落中的结构形式去写,这就训练了阅读能力,拓宽了想象渠道。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拓展阅读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阅读之中也”。
  
  1、发掘学生的阅读潜力,引导学生去讲:
  我们坚持每日早上10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外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都有展现的机会。把枯燥的读写变为有趣的乐讲,学生兴趣盎然。更令人欣喜的是连续两个学期下来,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话能说得妙语连珠,作文更意到笔随。
   2、充分引导学生去做:
  组织 学生自办手抄小报,设计内容力求广泛。可让学生根据需求,去独立命题、编辑、设计。如围绕“山东全运会”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山东、新全运》《全运连着你我他》《畅想全运梦》等内容充实的手抄报。
  
  3、调动阅读兴趣,增强竞赛意识:
  为了使孩子们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充分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取成功的学习经验。
  
  4、发挥学生善于展现的优势:
  (1)学会剪贴展览:
  引导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把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剪下来,分类粘贴,同时把积累的资料,经常在班上评展,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累兴趣。
  (2)学会摘抄展览:
  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描写精彩的片段时,要随时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定期在班上和小组中交流展评。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要专门设“精品欣赏角”供学生欣赏,既鼓励了读好书,又引导了那些学困生学习上进,真是两全其美。
  总之,为了培养中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进而养成读好书的习惯。我们的语文学习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平台,并把学生推上这一平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2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