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快速阅读理解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明霞

  传统的阅读方式阅读速度慢,阅读效果差。面对现实,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速度,花比较少的时间,阅读尽可能多的内容,是语文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学生的快速阅读与理解不能同步进行,因为阅读效率的增长受到理解率增长的制约。潘意敏曾经在九十年代进行了高中语文速度课实验研究,在研究中发现:训练时一般可能会出现速度提高而理解率偏低的现象,只有坚持到一定程度,理解率才出现较大的飞跃,这是心理学“顿悟”现象的反映,也说明训练要经历一个必须反复坚持的阶段,有时平均速度出现高峰而理解率较前反跌入低谷,速度虽下降而理解率明显上升,而有效率仍有提高,这有力地说明,在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合理调节速度和理解率两者的关系,并使之相适应,是提高阅读有效率的关键所在。
  一.阅读前思考
  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般是要从体裁上对文章加以确认,然后根据体裁的特点寻找相关的信息。首先对整篇文章扫视一遍,这时逐字逐句的阅读尚未开始,但是可以从一些关键性词语入手来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眼睛在读物中搜寻,视线点击文章重要部分或段落的关健语句,利用文章呈现的一些特殊位置的词语来综合看到的信息。有时通过文章的题目,就可以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要点及作者的思路脉络。如《荆轲刺秦王》《记念刘和珍君》《荷塘月色》等。有时可以通过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理清文章的思路,如首先、其次、再次等内容分层的标志;因为、所以等关联词;由此可见、总而言之等概括语;或者开头结尾的两段文字中蕴含的信息。眼睛将看到的这些信息传至大脑,大脑迅速运转联想想象、分析综合、排列组合、作出判断,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最后根据文章的篇幅再确定文章的大概字数,估计出自己所需要的时间,以利于进一步的阅读。
  二.阅读中思考
  阅读中思考即在阅读文章时,边看边回忆思考。我们在读课文时,一边看一边想,这样不仅能使大脑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大脑的作用,而且学习效果会成倍增长。如读记叙文时,要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边阅读边思考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理清文章的记叙方式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等;要理清文章各部分与表现中心的关系,思考文章的段意、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我们在阅读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时,要着重思考事件的前因后果、记叙的重点在哪里;阅读以记人为主的文章时,要着重思考人物的活动和具体环境,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和心理描写;阅读以状物为主的文章时,要思考形成事物的形态;阅读以景为主的文章时,要思考形成相应的风景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阅读说明文时,要抓住事物特征:要边看边想这篇文章是说明什么事物的,它的形状、性质、构造、成因、关系、功用等是怎样的。要了解文章说明的是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此外还要分辨文章的说明方法,如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引用等等。
  将这些知识的要点弄清楚了,理解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如果每次阅读均按这个程序,专心致志地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能避开个别的枝节问题,而且能迅速抓住反映文章主旨的内容,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的目的。
  三.阅读后思考
  这里所说的阅读后思考,就是心理学上的“尝试回忆”。要记住一篇文章,可以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单纯重复的方式识记,也可以在反复的学习过程中插入重现的方式进行,这就是“尝试回忆”。研究表明,阅读文章时,“尝试回忆”的方法有较大的作用。前苏联的伊凡诺瓦研究了单纯重复与“尝试回忆”这两种方法的效果:同样记熟一篇课文,一组学生连续重复四次,另一组学生阅读一次,回忆一次,再阅读一次。两种方法所需时间是相同的,但效果有显著差异:在阅读课文后1小时后,其记忆效率,第一种方法为52.5%,第二种方法为75.5%,24小时后分别为30%和72.5%,10天后分别为25%和57.5%。可见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熟记之前就尝试重现,是使阅读获得效果的重要条件,并且越早做到这点,效果就越显著。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读书方法就很独特,他在看一本书之前,总是先对着书名思考一番,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设想着如果这本书让自己来写,该分几章几节,然后再打开书,看作者写的思路如果跟自己的一致,那这本书就不必要看了,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的书,他一两晚上就看完了。也就是说华罗庚把这种“尝试回忆”的原理运用的时间更早,当然他是以深厚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的,他的思考实际上是对原有知识的一种检验和重现。
  
  谢明霞,语文教师,现居湖北襄樊。本文编校:老 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3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