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及答题技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广灿

  在高三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普遍较低。在历次阅卷中,本大题得分均在10分左右,有时甚至还要低。看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必须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纵观历年高考选文,作品往往既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又有特色鲜明的艺术手法。所选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字数一般在1000字左右。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特点:1.通过一定的物象揭示一种哲理;2.通过一定的形象,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3.以一种象征给人以深刻的理性启迪。
  近年来高考试题设计基本特点是稳中求变,每篇文章大多设计四个小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提取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大多采用“探究题型”考查。试题设计难度适中有梯度,切入点小中见大,考查点全。这些试题更具开放性和探究性。鉴赏评价题型多考查文章内容观点及其评价,谋篇布局及其作用,表现手法及其效果等。个性探究题型命题者往往从不同人对作品的理解出发列出前人的多种看法,要求考生进行辨析并阐述自己的见解等。
  高考命题的趋向是:主观题在增加,客观题在减少,在好多省份的试卷中甚至取消了客观题目。在设计题目上坚持“主题辐射”的原则。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即是一切现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内容、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现手法,都从文章中心思想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生存在的情况:一是不会阅读;二是不会做题。针对这种现状,粗谈一下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及答题技巧。
  文学作品是以写人、记事、写景、抒情为主的文章,其主题往往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表达出来的。在阅读时,应首先从宏观上分清文体,依文体特点来理清文章的形象特征。
  一般地说,读一篇文章后,要理出三个问题:文章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有时文章的标题就告诉了我们文章的内容,有时则需通过阅读全文来把握。具体说来可分为:写人为主的文章,先弄清写的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意义;记事为主的文学作品阅读时应先搞清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些事蕴涵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写景状物的文学作品,阅读时应注意作者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情是怎样抒发出来的。另外,文学作品语言含蓄,要注意通过文字的表层意思洞察作者在文中所赋予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解析现代阅读题目的基本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调整心态,冷静答题。
  遵循“主题辐射”的命题原则。“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写作有一个主题辐射原则。现代文阅读考试也遵循主题辐射的命题原则。主题辐射的命题原则就是建立在主旨辐射写作思维基础之上的,用文章主旨映照文章内容、结构和艺术手法,又以结构、手法和语言的运用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作为思维主导的一种命题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一切现代文阅读的设题,不论是有关内容的,还是有关结构的,或者是有关表现手法的,都是着眼于彰显文章主旨的依据和手段的角度提出问题,或者是从着眼于表现文章主旨思想的作用和好处的角度而设计的问题,这已经成为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一种方向和趋势。
  2.读懂题干,紧扣题眼要求。
  面对试题,首先要注意读懂题干,将命题者真正要考的地方找出来才能有的放矢对准靶子进行进一步的阅读与思考,也才能真正集中精力去解答好每一道试题。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试题的关键性的词句,包括词性、修饰成分乃至句式,从中找出命题的真实意图。题眼就是题目命制时的着眼点,常常能反映出命题者在设置这道题时的测试目的,以及构思这道题时的兴奋点。组织的答案,尤其是使用的关键词一定要对准命题的着眼点即题眼。
  3.检索范围,准确提取信息。
  阅读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答案的影子甚至答案本身一般都能在选文里找到。答题时,必须确认题目涉及到的语句段落或区间,揣摩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搜”出来的。所谓关键句,主要是指把握中心句与关键词的关系。利用文段里的中心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总之、进一步说、因此、所以、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既、又、并且等等。利用中心句以及标志性的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常常可以通过它们来检索、补充、概括以及作文立意补充等,以达到明重心、作比较、抠字眼、画标志的考场阅读中所需的一些具体试题的作答的目的。
  4.联系已知,个性化解答。
  开放性的题型解答注意以下三点:
  ①准确理解和把握原文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情感。这是解答试题的关键。
  ②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例子要具体,要与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吻合。
  ③写出自己个性化的评价、分析。你的评价要围绕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情感展开,笔墨集中,主旨明确。
  5.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地组织语言。
  ①组织语言的原则:
  第一,紧扣题意,问答一致;找准角度,选好句式。
  第二,语言表达力求精炼。
  第三,看分答题,分条表述。
  ②语言表述注意事项:
  第一,勿用修辞。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
  第二,有分析。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
  第三,忌遗漏。对应题旨,不能遗漏答题要点。
  总之,高考失分的原因很多,但很多的失分是考生的急躁心理造成的,总担心时间不够,还未读懂文章,就急于做题,结果越急越乱,根本把握不住有效信息。针对这种现象,要求考生平时要加大阅读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书、多思考、勤练习,熟能生巧,练好基本功。心理素质好了,功夫上身了,自然就不怕考试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61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