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世峰

  学生对某门学科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任教师。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旺盛的时期,教师应如何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化难为易,培养学生信心
  化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是文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文科。九年级的化学老师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期初学生学习化学劲头足、兴趣浓,可过段时间后,这股热情就难以保持。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经过分析后发现,刚开始学生喜欢化学是因为被实验所吸引、知识点较简单,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学要记的东西越来越多、概念越来越抽象。这对于基础本来就不是很好的农村学生来说,的确是个挑战。有些学生经不起考验,于是退缩了,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作为老师,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当我们讲授一些较抽象、较难理解的问题时,可以选用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来比喻,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例如我们在讲原子得失电子变为离子时,如果只是单纯的告诉学生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变成阳离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变成阴离子,也许当时学生很容易理解。但过不了两天,学生就会弄不清楚得失电子和正负电荷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把原子得失电子与阴阳离子的关系比喻为人与人之间的借贷关系。你把钱借给别人,说明你有钱,有钱就是正,所以是阳离子;你向别人借钱,说明你没钱,没钱就是负,所以是阴离子。这样一解释,学生就很容易弄清阴阳离子和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生动的比喻,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心,让他们坚信学好化学不是难事。我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刻意强调,在初中所有的学科中,化学是最好学的一科。我的理由是:语文、数学学习了九年才中考;英语、生物、政治等学科也是学了三年才中考;即便是物理也学了两年。如果化学不好学的话,为什么到九年级才开设?如果不好学的话,为什么只学了不到一年就列入中考考试科目?这样一解释,学生的畏难心理自然就消失了。
  
  二、发挥实验魅力,理论联系实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基本概念都是从大量的化学实验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水的电解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除了可以形成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概念,还可以加深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习的兴趣。而农村中学大部分学校设备不齐全,实验器材、药品不配套。有些学生实验无法正常开展,甚至有些学校连演示实验都无法完成。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化学老师,就要积极的创造条件,想方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仪器、材料和药品去解决教学设备的不足,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去设计相似的实验,让更多的实验能通过学生之手完成。此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可增加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有趣、能形象说明问题的实验。
  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因此化学老师在教学中应适当的举一些相关的生产、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将书中的理论同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很有用,我们学习化学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而不是为了考试才学化学。如为什么我们家里的菜刀用完后要洗干净抹干放到干燥处,为什么用竹筒向火炉吹气会使炉火燃烧得更旺而向蜡烛吹气蜡烛会熄灭,为什么刚装修好的房子不宜马上搬进去住。这些化学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屡见不鲜,如果在课堂上提出这些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只有学生有了好奇心,才能激起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上课时态度温和、语言幽默
  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有些教师第一次教九年级化学时,没有理解这一点,以为农村学生忠厚老实,上第一节课就拿出老师的权威去镇压学生,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以为这样学生就会尊重他、就会听他的话,在上课的时候就不敢不认真学。殊不知,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青春期,这个年纪的学生个性十足、叛逆性强。如果一开始就给学生不好的印象,学生表面装着认真学习化学,过后却不一定肯花时间。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平易近人的印象,用随和、可亲可近的态度去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积极融入学生当中;用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语言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就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化学成绩。
  责任编辑潘孟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7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