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敏

  摘 要:任务型教学是以任务为主要手段,强调通过完成任务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论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必要性,探索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教学实践效果表明,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交际技能,以及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的各项技能都是很有效果的。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任务型教学法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倡导和运用。近年来在我国,任务型教学法也备受关注。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对任务型教学法作了介绍与评论,并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是,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实践还没有广泛地展开。因此,进一步认识任务型教学的实质,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很重要的,有利于采用较好的教学模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论述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必要性,以及笔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方法和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恰当地实施任务型教学,以求进一步提高共识,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必要性及其理论根据
  1、任务型教学的定义与方法
  任务型教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交际法教学和第二语言研究两大领域结合的产物,代表了真实语境下学习语言的语言教学理念。Peter Skehan(1999)指出,任务型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采用让学生去完成所给予的任务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使学习者)获得接近自然的语言习得方式,使潜在的语际语系统得到拓展”。Skehan对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定义为含有以下五个要素的活动:①任务以意义为主;②任务中要有问题需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③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④首先要完成任务;⑤根据结果评估任务。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2、实施任务型教学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作了广泛深入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根深蒂固,多数高校的英语课堂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上依然较多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完全摆脱应试的负面影响,而对教学过程未能给予相应的重视。这种从知识到知识、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少创新实践的空间,无法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因为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愉悦的体验而对英语失去兴趣和信心。
  由于受我国长期的传统教学法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大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反映在英语上,问题更加突出。许多大学生或是羞于启齿,或是开不了口。在学完大学英语课程后,许多学生对简单的英语对话都感到困难。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的一项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近几年来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他们认为口语能力强或非常强的仅为5%,差的或极差的为37%。”因此,在我国,学生迫切需要一种能培养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和提高他们交际能力的授课方法。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做法
  1、实施任务型教学的要求
  实施任务型教学,首先要对教师和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
  对教师的要求是:
  (1)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在开学前设计出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根据这些内容和任务,教师要提前分派和布置学生去做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查找资料、写报告、提前排练表演、背诵、记忆教材内容等等,课上组织讨论、报告、辩论、讲评、考核等等;
  (2)教师要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和方案;
  (3)教师要严格按照方案和时间表进行操作。
  对学生的要求是:
  (1)每个学生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学生要按照计划按时做好、做完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预习课程、小组集体准备、查找资料、写报告、提前排练表演、背诵、记忆教材内容等等;
  (3)课堂上要积极参与各项学习、讨论、陈述、讲解等各项学习活动。
  2、学生分组
  大学英语课堂实施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小组活动中完成任务。而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保证完成任务的关键。因此,首先要分好组。各个小组成员的条件要均衡,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口语表达能力、性格特点、学习策略的掌握情况等进行分组。笔者所教的班是90人,每组10人,共分为9组。
  3、根据我们所使用的《新编实用英语》教材,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与任务
  (1)对每个单元英语口语学习的处理方法
  各个小组要按照所布置的任务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并按照情节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对话,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引导、指导、并做出评价。
  (2)对每个单元的精读文章部分的处理方法
  采取学生个人讲述,教师讲评、总结的方式。教师在开学前制定出15项任务,例如,背景知识介绍、分析文章,指出文章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找出文章中的难点、疑点,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和答案等。
  (3)对每个单元补充阅读部分的处理方法
  要求学生课外自学,教师加以检查督促,学生在学完这部分材料之后,都要用自己的语言改写这篇文章。
  
  三、在大学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效果
  1、调查方法
  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效果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期末成绩对比的两种方法。问卷调查的目的是:
  (1)了解学生认可和喜欢哪种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任务型教学法;
  (2)学生是否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对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更有帮助;
  (3)如果学生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对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更有帮助,进一步具体了解在哪些方面对他们更有帮助。
  问卷的内容涉及调查任务型教学法是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更有帮助。在学期末,笔者针对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情况,对实施任务型教学的班级与其他班级进行了期末考试成绩的对照统计。为了具有可比性,所采用的对照班级与实验班级同属一个专业。本次期末考试,由学院大学英语组统一出题,学生的答卷最后用计算机软件统一阅卷,通过计算机报告最终成绩,此次考试具有可靠的信度。
  进行期末考试成绩的对比调查统计的目的是用定量的方法检验任务型教学法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常规学习,是否对口头交际技能以外的其他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产生不利影响,最终是否会影响学生的期末成绩。
  2、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在对16项问题的综合意见中,表示“非常同意”和“同意”的百分比非常高,分别是19%和48%;表示“一般”的占28%;表示“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百分比很低,分别是4%和1%。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总体上是欢迎任务型教学法的。
  从期末考试成绩的对比中,可以看到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并没有影响到学生的常规学习,也没有影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相反,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班级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还略高于同类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四、结语
  通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初步实验验证,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更受到学生的欢迎。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交际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的各项技能都是很有效果的。
  但是,由于这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试验面较窄,受试验的学生人数也较少,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验证。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一一完成开学前所制定的全部任务,课上还要作相应的调整。
  任务型教学对我国来说,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要把它移植好,使其适合我国的“水土”,还要做许多的努力和尝试。我们要注意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的反馈,不断探索大学英语的教学,和完善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搞好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程馨.英语任务型教学:过程观、综合观与真实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04,24(S1):220.
  [2]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 Shanghai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1999.95.
  [3]杨翠萍,刘鸣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任务教学为手段实施协作学习策略[J].外语界,2005,(3):49-54.
  [4]张文霞,罗立胜.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4,(3):2-7.
  [5]李耸.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44-147.
  [6]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3):228.
  [7]韩宝成.语言测试的新进展: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5(5):352-357.
  [8]刘乃美.交际策略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05,(3):55-59.
  [9]桂诗春.外语教学的认知基础[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7(4):243-249.
  [10]周流溪.公共外语还有可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5(3):224-2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96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