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金钥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莉萍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故事;生活;游戏;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A)-0088-01
小学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一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都“筋疲力尽”,教学任务既没有完成,学习效率又不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学”。
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根据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点,每次上新课,我都会依据教材内容编一段故事引入,再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我编了一段这样的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狗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坐公共汽车给小松鼠庆祝生日。一大早他们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狗的座位号是32,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3。司机小猴开着公共汽车来了。小猴想考一考小狗和小山羊,就对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这下小狗和小山羊都傻眼了,回去问问小兔子吧,时间来不及了。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狗和小山羊吗?听到这,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都扳起了小手指,动起了脑筋。这时我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就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让教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找对称图形,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连身上穿的上衣、裤子都不放过,一下子找了二十几个对称图形,很轻松地掌握了对称图形的特征。再如,在教学“位置”时,有这样一道题:“小明的前面有8人,后面有2人,一共有几人?”学生大多把式子列成8+2=10。我让学生进行现场模拟,大家通过列队这才发现原来少了小明。
全员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全员参与活动,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创新。例如,在教学“搭配”时,我让学生用事先准备的3件上衣(学具)和2条裤子(学具)为自己的好朋友搭配一套外出服装,大家个个不甘示弱,很快就搭配出了自己认为很美的一套服装。至此,我顺势说:“那谁能告诉老师这些服装一共能搭配出多少套不同的服装呢?”学生又开始动手了,不大一会,他们便有了准确答案。这样,一个比较抽象的组合问题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很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
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而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不仅能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竞争、团结、合作的意识。我在教学中常采用下列游戏方式:个体活动游戏。如“谁是火眼金睛”、“开火车”、“猫捉老鼠”、“夺红旗”等游戏。集体合作游戏。如,在教学“排列组合”时,我让学生四人一组或三人一组做握手游戏,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师生互动游戏。如,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开展了“师生互动”游戏:教师与学生同时将计算结果写在纸条上,并同时亮出。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可谓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集图像、声音、文字为一体,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从而激发了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时,我展示课件:屏幕上先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了“1”、“2”、“3”、“4”、“5”、“6”、“7”、“8”、“9”。同时响起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并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紧跟着,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于是,我自然地引入新课:“10的认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