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凤梅

  〔关键词〕 数学教学;高效课堂;课前准备;复习导入;
   学习活动;组织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7(A)―0073―01
  
  “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率的教学课堂。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这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课前准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我们知道,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课前准备包括师生双方的准备。
  对教师来说,课前要认真通读教材,掌握教材中的知识体系结构,搞清楚各章节的地位和作用;要认真学习教师用书,研究相应的练习题,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订出合适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恰当使用教学方法。同时,准备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图片、教具、仪器等。
  学生的课前准备,包含预习、准备学具、收集资料等方面。预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新课的大致内容,而且可以引起学生对以前的相关知识的联想回忆,从而在听课时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导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开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何在一节课的开始紧紧地抓住学生,吸引学生呢?我们可以从复习和导入两方面来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结构、方法技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新课之前,教师应先组织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复习回顾,然后再让学生应用已有的学习经验探索推导出新知识、新方法,这样既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可先让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回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方法――化未知(平行四边形)为已知(长方形),进而应用这种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巧妙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做小游戏、猜谜语或播放视频短片等方式导入新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必须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充分的探究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必须要让学生在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动手操作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探索、总结规律与方法,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先提问:“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可以分几块?”在学生列出式子:3÷4=()后,可让学生以圆形纸片代替饼,剪一剪、拼一拼,并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一块一块地分,有的学生把三块摞起来一起分……在操作与交流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感知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师的组织引导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高效课堂中是精心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离开教师的组织,否则,课堂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更不要说构建高效课堂了。比如,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1张长方形桌子周围可坐6人(长边2人,短边1人),n张桌子能坐几人?教师可引导学生先从简单情形入手,通过图示,清楚地看出1张、2张、3张桌子坐的人数及每人的位置。然后,启发学生用式子分别表示以上人数,并提问:“4张桌子能坐几人?10张呢?n张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时,学生就能很快地说出相应的式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所发现的规律。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感受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研究方法,而且积累了一定的现实经验。
  编辑:刘立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