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语教学中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正荣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使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也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课程资源的开发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过于重视书本知识传授,忽略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没能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影响了教学效果,制约了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进行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随着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也愈加凸现出来。
  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英语课程并能与英语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从而进一步开拓教与学的渠道,优化课程结构,使课程活动更加合理有效。作为中学英语教师来说,可以尝试通过以下策略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一、 把握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
  英语教材是最核心的英语课程资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材也有了新的发展。除了教科书外,练习册、挂图、学习辅助用书、录像、录音、光盘等材料也越来越丰富。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提高学习效率。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材有关的一切活动。如让学生利用课文材料进行各种各样的朗读,运用录音磁带进行听力训练,利用练习册和学习辅助读物做好知识的复习巩固,还可利用挂图、课本插图等进行英语口语训练。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参与教材资源的开发,如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一同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英语素材;学习有关动物时,让学生在预习时找些含动物名称的言语等。这些教材资源的开发使用,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把握生活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学生身上蕴涵着巨大的课程资源,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作为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创造着课程。在与课程的接触中,学生对课程有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并能创造出自己鲜活的经验,而这些鲜活的经验又是课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路标、广告、产品说明书、包装纸以及宾馆或旅游景点的英文指示牌等上面的信息,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可见,教学只有建立在学生经验基础上,才能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并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三、 把握生成性资源,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
  生成性资源是师生与文本或教学环境相互作用或生生交流而形成的教学资源,是教师在备课中难以预料的课程资源。这些课堂中的偶发事件、意外事件、学生所犯的错误或教师失误等都可以成为生成性资源。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和捕捉对课堂教学有益的细节,巧妙利用,使之转化为英语教学的契机。如在教学中学生在翻译句子时,难免会出现一些语法等错误,对于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经过小组或自我进行探究,找出句子中的错误,这样既解决了学习中的困惑,又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对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四、 把握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
  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信息承载的无限资源大大拓展了英语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网络信息的多媒体和超媒体手段突破了“课上听讲,作笔记;课外复习笔记,写作业”的固有模式。互联网上的大部分信息以英语作为媒介,它的语言是实际生活中语言的最真实的反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在学习Travelling一课时,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 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课程资源的实例
  笔者将以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6 Reading: We need your support Ox fam Trailwalker的教学为例 ,阐述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课程资源。
  第一步,课前让学生欣赏歌曲We are the world,以调节课堂气氛,这首歌的歌词如下:
  We are the world
  There comes a time when we heed a certain call
  When the world must come together as one
  There are people dying
  Oh, and it’s time to lend a hand to life
  The greatest gift of all
  We can’t go on pretending day by day
  That someone, somewhere will soon make a change
  We’re all a part of God’s great big family
  And the truth
  You know love is all we need
  ……
  第二步,将以上歌词设计成一个填空练习,再次播放歌曲,并让学生填写歌词,训练学生的听力,然后根据歌曲内容回答问题:What’s the best gift for life? What does the song want to tell us?第二个问题要求学生用“First,…Next,…Then, … Finally, …”回答,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培养学生写作时的逻辑表达能力。此篇课文还可以渗透如下思想教育:Helping others can also make you stronger. Never think about what you’ll get, giving is the happiest thing.
  第三步,呈现一张非洲灾民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帮助灾民摆脱饥荒,并向全班做汇报,要求各小组用“First,… Next, … Then, … Finally, …”组织语言。
  第四步,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贫困地区的情况,以及世界各地为帮助穷人组织的慈善机构和慈善活动,重点介绍香港地区的乐施会和乐施会毅行者,使学生掌握有关乐施会毅行者的知识和词汇。
  第五步,课文教学。通过呈现图片让学生找出文章各段落大意,仍然使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 …”进行表达;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例如,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图片完成如下表格。
  
  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课文各段落主要大意:What is Oxfam Trailwalker――Oxfam Trailwalker is a long,difficult walk――Team spirit and support――Support teams――Fitness and training。提供流程图让学生根据关键词进行复述,引导学生继续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 …”组织语言;最后让学生讨论如下问题:Do you support the Oxfam trailwalker? Can you find out some other good ways to help the poor?并用谚语“Make a gift of rose, hand stay lingering fragrance”作为对课文内容的总结。
  第六步,呈现小故事Everyone needs help,让学生模仿结构(If we look back…/whether…/ But,in my point of view…/Firstly,…/Secondly, …/In addition,…/In conclusion,…)续写故事。
  最后,再次与学生一起欣赏歌曲We are the world,与前文呼应,点明主题。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实践证明如果照“本”宣科,而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都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对于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学习方法、开拓教师教育视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着重要作用。”所以,英语教学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开发其内部资源,即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活化教材。教材不只是教师用来“教”学生的媒介,教师也不只是教材的使用者,而应该是教材的积极开发者。只要每位英语教师能充分利用新课改为我们提供的平台,做有心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具备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较高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深入到课堂教学研究中去,课程资源的丰富内涵就能真正体现出来,让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周广强等.新课程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 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4] 李红恩.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基础与原则.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8).
  [5] 李渊.新课标下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导刊,2005(11).
  [6] 宋胜飞,黄志美.浅谈中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对策.中国教师,2006(7).
   [7] 沈倩.开发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3).
  (责任编辑刘永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8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