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实验教学 突出物理学科特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秉军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初中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作为一种物理方法,而且作为物理思想,在物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物理教材更注重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物理知识的呈现主要是运用实验手段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做好铺垫。笔者认为,为了搞好实验教学,应着重抓好下面3点。
1 提升演示实验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运用实验手段发现问题、解释问题的科学方法,并为学生独立完成分组实验,掌握操作技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以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做好演示实验既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又可以把抽象复杂的物理概念生动地显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易理解、易掌握。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特点,精心准备、认真操作教材要求的每一项演示实验。物理演示实验形象、真实、生动和有趣的特点,可以为学生创设最直观的物理情景,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等方面作出最直观的铺垫,使学生用心感受“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的道理。
2)以演示实验促学生思维的开发。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现代的教学方法,直观教学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利用演示实验的技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确保学生思维的正确性。演示实验的过程是短暂的,并且多数也只能反映事物的一个侧面,至于事物的发展过程、事物实质等,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3)确保演示成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演示实验主要是由教师操作表演,有时候也可以请学生上讲台充当教师的助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操作。那么,要使演示实验获得成功,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掌握实验原理,才能准确地抓住关键,成功地进行演示。在实验之前,要估计到各种可能的不利条件,以便预先做好充分准备。为了确保演示成功,课前必须充分准备并进行试做。所以演示实验要求简易方便,包括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和演示观象导出结论时解释或推理简单。
2 突出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1)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促操作能力的提高。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实验探究,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的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同时在难点的地方给予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参与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时。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2)重视实验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协作意识。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注意这方面素质的形成。
实验探究一般都是分组进行的,一是组内的分工要明确,二是组内角色要转换。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绝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以充分体现操作中的分工与协作。
3)拓展实验领域,突出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将可转化为运用探究性实验来进行教学的实验内容,设计为探究性实验。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发挥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方面的作用,使学生会研究与探索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成为新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
3 课外实验领域,引领学生探究意识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小实验、小制作的题材广泛,材料集中丰富,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动脑、动手,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虽然课外实验活动在许多方面略显粗糙与不规范,但其教学功能显而易见,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他们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例如,当学生看到自制的潜水艇在水中悬浮、上浮时,就会兴趣盎然,于是,有的询问老师,有的翻阅有关潜水艇的书籍,了解现代化潜水艇的构造和操作过程。
2)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被公认为一个国家的重要财富,而一个人的创造精神必须从小培养。物理课外实验集科学性、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于一体,而且不同于实验室里的学生分组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套的仪器设备,也没有教师亲自指导,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步骤,自己动手完成,出现故障还要自己排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创造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例如,学生自制电铃,先要制作电磁铁、衔铁、铃锤、开关、电池夹等,设计好电路,然后合理安装,正确操作,才能正常发声。
3)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实教学素材。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能研究所有的物理现象,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给物理教学带来一定的局限性。而学生在课外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要求和方法,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或自制仪器独立地进行实验和观察,就能得到有效的补充。例如,观察大气压随天气的变化,则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甚至不同的季节进行长时间的观察。
4)完全还主动权于学生,促综合能力提高。在课外实验中,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并且动手做实验。倘若实验失败,究竟是设计上的问题,还是动手操作上的不严谨,只有经过反复思考,反复实践,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总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稳定实施,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实现新课程理念,大力推广、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突出物理学科特色,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乐亭县汀流河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19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