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借助信息化平台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洪越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家校沟通更温馨
  1.1 家校路路通,让沟通更畅通
  作为家长,都希望能及时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但是家长常常不知道什么时候合适给老师电话,教师也知家长接电话是否方便,不合适的时间可能会让沟通变成反作用。
  而家校路路通借助网络,通过手机收发的便捷方式,让沟通不再受时间、空间、内容容量的限制。同时文字语言的沟通,会多一层亲切感。家长每天可以通过这一载体,了解学习内容、知识重难点、学习方法指导,还能知道学生的在校表现。对孩子的发展,家校间都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回复,及时沟通、解决。这样的互动,经常使教师和家长成为朋友,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学生。
  1.2 班级QQ群,留住温馨每一刻
  班级QQ群的建立,让沟通的互动性、参与性更强、更广。在这个群里,可以有教师、学生、家长;在这个平台上,大家的发言机会、发言权利都是公平的,可以个别聊,可以小组聊,更可以群聊;可以研究班级的发展、班级的活动,可以师生间、家长间、家校间对感兴趣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班级重要事情的沟通就不必局限在家长会上,也不必担心家长没有表达观点的机会。
  2 搭建网状信息平台,师生互动更和谐
  2.1 学科平台,推动教学相长
  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可以建立起适合学校实际的校园网资源库。学校教师的教案、课件、试卷、备课研讨、教学案以及辅助于教学的资料等都可以发布在平台上。平台上除了资源外,还可以建立互动区域,如“师生论坛”“在线测试”“课堂传真”等,这些栏目的最大作用是,学生可以直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观点,检测课堂学习的效果,体验教师布置的作业、探究练习等。学生能把自己的感受、体会、研究结果呈现给教师,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学习的状况。在这样的互动中,既增进师生的情感,又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2.2 科研平台,激发思维碰撞
  随着学校科研课题研究氛围的日趋浓厚,很多学校的科研平台也逐步完善。但是这里常常有个误区,认为科研平台是教师专享的,学生似乎无法参与进来。事实上,科研平台更需要学生的参与及师生的互动。因为作为学校的研究课题,选题应该贴近学生,从学生的身上产生研究的问题,才是教育科研的根本要解决的问题。
  3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教师发展更专业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学校有规划、有步骤的培训,可以让教师永远走在教育技术运用的前沿。当然,技术只是工具,通过培训,更重要的是让教师能有机地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的成功的教学手段完美地结合起来,确保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
  3.1 技术的有效使用让课堂更激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维新罗克(M.Cwittrock)在他的关于学习过程研究的“生成学生模式”中曾提出:学习过程不从感觉经验开始,而是从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选择性注意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景中激活与维护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有关学习信息上,对所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借助媒体的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学生有了兴趣,是对教师最大的肯定,促使教师提高自信,增强专业发展的动力。
  3.2 技术的不断更新让教师不停步
  信息技术的培训可以多角度,既可以是新的技术的普及培训,也可以是优化利用的技巧培训,更可以是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的运用培训。比如,PPT在教学中已经非常普及,但是绝大多数教师还只停留在基本的功能上,PPT强大的功能优势并没有被广大教师掌握,这一类培训可以让教师豁然开朗:原来PPT还可以这样用?再如,电子白板的出现、触摸一体机的出现,也为教师有效教学提供了更便捷、更先进的教学载体,而这一类培训的意义还在于它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展示的机会。信息技术整合大赛、网络团队大赛等,促进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永不停步。
  4 创设信息技术运用氛围,学校内涵更深厚
  信息技术不仅在课堂上大展拳脚,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学校管理的提升,内涵的发展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学校大厅及主要出入口,触摸一体机的运用,可以让在校的师生及来宾随时随地了解学校的历史、理念、文化、发展、成就等。它的特点是信息量大,更新及时,可以充分体现互动。学校的辅助部门管理更依赖于信息化平台,资产的购置、管理,设备的报修、维修,学校的安全、警卫等,都可以通过校园管理网全面监控,既保障了学校的正常运行,更体现了学校现代化管理的水平与高度。总之,借助信息化平台,可以让学校的内涵发展不断深入深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七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26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