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富平 池正香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种乐事,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呢?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气氛中进行的。课堂气氛指的是洋溢于课堂环境中的情调和气息。一般说来,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久而久之,会使学生置身于身临其境、欲罢不能的学习境界。
1.以情动情。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要使学生感动,首先要教师感动。”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自身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和教师一起对学习内容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被毁前的辉煌和它是怎样被毁灭的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笔者将这两处作为情境教学的切入点。在学习圆明园被毁前的辉煌时,语气是自豪的;学习圆明园被毁部分时,语气又是惋惜的、愤怒的。通过教师饱含深情的话语,再配上录象,感动了在座的学生,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了感情共鸣。
2.“蹲下来”看学生。这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实践经验总结。“蹲下来”走进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学习伙伴,这是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师生平等对话的前提。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习兴趣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如果课堂上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没有和谐的、宽松的氛围,别说创造思维的火花不会迸发出来,就连书本的知识也难以掌握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培植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文,大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的名篇佳作。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去感悟文中蕴蓄着的内涵和诗意,去品味隐匿于语言文字深处的作者的情意,积累妙语佳句,接受人文熏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创设直观情境。多媒体创设的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学《五彩池》一课, 有位教师课前收集了大量的九寨沟、五彩池的图、文、动画、录像等资料,制作成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随着美妙的音乐去那人间仙境游览一番,瑰丽的图片,美妙的风光,加上生动的描述,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五彩池的美,为祖国有这么一处世界自然遗产而自豪。学生进入情境,“好学”、“乐学”,大大激发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庐山云雾》,就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审题上下功夫。他启发学生:“看了这个课题,你脑瓜里面有什么问题?”有的学生问:“作者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教师随手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还有的学生问:“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又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于老师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告诉学生:“这两个问题,于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从而激励学生通过读书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解决。学生在读书中遇到了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如“幽谷、腾云驾雾、瞬息万变”等,他也是要求学生通过读书,联系课文自己去揣摩,去思考。
3.创设活动情境。2400年前,孔子在论述教育时,曾说到: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对于我做过的东西,我会理解。有人将孔子的智慧做了如下修改: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听过和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一点。对于我听过和看过并问过问题或与人讨论过的东西,我会开始理解。对于我听过、看过、讨论过和做过的东西,我会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对于我教过另外一个人的东西,我会掌握。
新课标也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和技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巩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指导学习第二段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要求:一想,这段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画,画出“我”是怎样谈《水浒传》的,伯父是怎样说的语句;三议,听了伯父的这句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骂还难受?此后,我怎样读书?四品,从这件事,你觉得鲁迅是个怎样的人?五读,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在小组内通过想、画、议、品、读,充分展示自我,每个人都得到了锻炼,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由此得到提高。
4.创设成功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有一句教育谚语说得好:“孩子是朝着大人鼓励的方向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只要学生有进步,哪怕微小的一点,也要认真找到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使其产生成功的体验,取得前进的动力,以更好的姿态参与自主学习。
三、加强课外阅读,延伸学习兴趣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拓宽,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吕淑湘曾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因此,学生要学好语文就要广泛读书,只读几本薄薄的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如学了《草船借箭》以后,就在课外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扩大阅读成果,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如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开展阅读手抄报制作比赛。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捕捉、存储信息,还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同时也扎实有效地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大语文教育。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兴趣是学习之师”,只要教师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能在兴趣中显现,语文能力也能在兴趣中逐渐提高,那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34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