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探索新知识不可缺少的动因。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能体会到动脑思考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由于数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参与教学活动,并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有意义的实例,直观的教具创设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在需要,由“要我學”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素质教育的开展,新课标的实施,迫切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寻求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其它自然科学的工具,只有掌握好数学,才有可能成为其它科学领域的有用之才,同时,数学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更是时时离不开数学,但数学又很抽象,这往往使一些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想方设法把抽象变形象,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以下是本人的一些观点与大家共享。
  一、数学教学要生活化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学生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就是做“数学题目”和解题,这种片面性造成了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而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的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笔者以为,数学学习生活化,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数学以本来面目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数学应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由于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大多仍是老教材,许多教学内容远离儿童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儿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我一般都不采用教材上的例题,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去“找”教学素材。例如:教学常见的百分率时,我首先组织学生开展扔沙袋打靶游戏,请学生算一算自己打靶的命中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竞赛,请学生算一算自己口算的正确率,最后请学生算一算,今天本班学生的出勤率。这样采撷生活数学实例,由于是学生熟知的,学生容易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自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老师要关心学生才可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自然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发展下去,相信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因此,教师就需要有一颗博爱和宽大的心,去体贴和关心他们的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很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无精打采、灰心丧气。为了消除他们这种强烈的自卑感,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努力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并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学习。“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教师形象的树立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态度。“爱屋及乌”你爱学生,学生就会爱你,学生爱你就会爱上你所教的这门课程。“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爱上这门课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三、数学老师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其学习兴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表现为单维性,即从抽象的数学文字到抽象的数学公式,显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而如果利用多媒体就能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再现客观事物,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长期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我在制作课件时,经常运用学生比较喜欢的的卡通形象,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猫和老鼠等。学生在自己喜爱的动画片中学习知识,思想始终是处于高度兴奋之中,掌握的也比平时要好。
  又如在学习《平移与旋转》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物体的动态的运动过程,学生们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一边看一边用手比划物体的运动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新知识。
  四、数学老师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上的成功,能够满足学生成长中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新的内驱力,给新知识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探索,体验成功,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人人有机会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后进生一般学习信心不足,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常抱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向他们提出一些他们能够达到的小要求,布置一些他们能够完成的作业,使他们常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改变原有的认知,树立信心,看到成功的喜悦,一改消极被动的局面,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能逐渐被调动起来。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声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数学教师要运用各种科学的教学艺术去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房,去点燃兴趣之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乐中学,逐渐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质量,也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学生阶段一切都是从兴趣入门,打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门,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也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前提和动力源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法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有动力,教师的数学教学才有活力。
  参考文献:
  [1] 田万海,《数学教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
  [3] 孙明符,《数学教师教育》,辽宁民族出版社;
  [4] 杨秀青,《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单位:贵州省贞丰县小屯镇头猫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0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