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音乐教育价值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晓莉
[摘 要]音乐新课程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展起来的新型课程。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提高、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健康成长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让音乐以其特殊的魅力深入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的精神以积极的影响,达到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情、以乐激志的目的,收到全面育人之良效。
[关键词]音乐新课程 课程改革 音乐课程标准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迎来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音乐新课程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展起来的新型课程。它强调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科综合”等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健康成长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手段。
(一)音乐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巨大推动作用
柏拉图曾经说过:“受过真正音乐教育的人,可以敏锐地看到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很明显,柏拉图所强调的音乐教育的巨大作用,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用非常直接的形式反映人们的感情世界,所以音乐所展现的内容在感情上容易让人接受。没有哪种艺术能像音乐那样直接地、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浸入人的内心世界。因此,音乐教育在实施德育中的功能和学生们美感意识中的情感因素是分不开的。学生们在音乐美的感召下,必然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和对美的认识,长此以往其心灵也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品德也逐步高尚。音乐教育能把音乐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用这种“心理体操”去拨动学生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逐步认识生活中的美,形成自己健康美好的心灵和道德情操,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为例,学生们听到那优美的旋律时,仿佛在听者面前展示出一幅生动的、秀丽的山水画卷,会情不自禁地体会到古老中华锦绣河山的美好壮丽,从而迸发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音乐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两部分,如果只是纯艺术地从音乐的角度去传授知识,忽视品德教育,就达不到审美育人的目的。由于音乐教育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和审美价值,可以把诸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关心集体、遵纪守法等深刻的思想道德内容以一种通俗易懂、潜移默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它是向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生动有效的形式。例如,在教唱革命历史歌曲时,结合歌曲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表达的乐思和情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讲述革命前辈们英勇抗敌、保家卫国和奋发图强、建设祖国的革命历史,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自觉产生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懂得肩负的使命,从而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发愤学习。这样的音乐课既以音乐文化为核心,除了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技能外,又是一堂生动的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课,它比单纯的理论说教要活泼深刻得多,从而达到了以乐辅德的效果。
(二)音乐对智力教育的配合协调作用
人的智力来源于左右半脑的功能,左半脑主管语言和抽象思维,右半脑主管音乐、绘画等形象思维,二者相辅相成。音乐学习是一个长期听辨、视唱和视奏的过程。从单音到和弦、从单声部到多声部,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人的视觉、听觉以及口、手、脚等器官都在同时启动,并依靠大脑的活动来调节。有人称音乐训练是多器官同步发展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觉知觉表象等心理活动得到了很好的配合与锻炼,这个特殊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音乐促进人的思维发展,尤其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
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也是培养、引导学生发展和运用形象思维的过程,分析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音乐形象和乐理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音乐教育能促进智力的发育,这一点不仅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所重视,还逐渐形成了社会的共识。许多成功的科学家都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普朗克擅长演奏钢琴、波尔曼有很高的欣赏能力、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普里高津和美国系统哲学家拉兹洛早年都是钢琴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因此,通过音乐教育不但使学生增长知识,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同时也增强了思维能力,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学校的智力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语、数、理、化、史、地等课程,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承担、配合、协调进行,使学生的文化素质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水准。而音乐教育中的智力教育实际上就是音乐课与上述课程的协同教学。例如,学习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下通过链接获取许多相关知识。
意大利地理 意大利经济
意大利风景 意大利民歌
桑塔・露琪亚
意大利建筑 意大利风俗
意大利歌剧 意大利文化
从上图可以想象出与一首民歌相关联的学科领域有多么广泛、多么丰富。学生通过这首意大利民歌了解了意大利的地理位置、环境概况和民族风俗等,然后通过对比、欣赏、分析、讨论的方法了解该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及歌词的创作手法和歌曲的艺术性、思想性等。这样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又把音乐教育同其它学科结合起来;既体现了课程综合化教学的原则,又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文化学习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同时还利用音乐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培养学生理解力、记忆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
(三)音乐教育对心理素质教育的启迪和熏陶作用
心理素质包括人的精神面貌、处世态度、理事方法和性格特征,它对一个人的学习、生活甚至成才都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一方面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鉴赏和表现美,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进取、协作精神,宽容、柔韧的性格和勇于创新的思想。例如,在合唱和集体舞蹈排练时,让学生认识到合唱及舞蹈是要求高度协调的表演形式,要经过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圆满完成的,如果有一个人不屑就会使整体艺术效果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在训练中不仅使学生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以培养学生严格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这实际上是使学生在感知音乐、喜爱音乐中使自己的心理素质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高尚的音乐不但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且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文明的启迪和熏陶,从而提高文明素质,使学生逐步形成对自然美、行为美及艺术美的爱好,培养他们去创造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生活、美的理想。当学生们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时,他们已经慢慢懂得了应该做一个诚实的人。因此,无论从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以及学生的心理来看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方面是独具效果的。
综上所述,在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让音乐以其特殊的魅力深入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的精神以极大的影响。教师只有在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同时,注重音乐对思想道德教育、智力开发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达到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情、以乐激志的目的,才能收到全面育人之良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3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