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屈玲

  当今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电脑的普及,信息技术可也进入了小学课堂。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先生曾经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如何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经验,以供大家商榷。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其自身的抽象性、严谨性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匮乏和抽象思维的局限性,导致了许多小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科目。如今,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就为数学情景的创设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在第一册《加减混合》一课中,我运用计算机设计多媒体课件。
  教学片断一:
  师:(课件演示)瞧!淘气和笑笑2人坐着公共汽车来到了图书馆站,先上了1个小朋友,有4个小朋友在后面边跑边喊:“等等我,等等我。”最后他们也上了车。
  师: 能把刚才上车的情况说一说吗?
  生:原来车上有2人,到图书馆站后,先上了1人,又上了4人,现在车上有7人。(在学生叙述时,教师把2,1,4,7四个数字写在黑板上。)
  师:(指着黑板上各数)你能试着列出一个算式表示一共有7人吗?
  生:2+1+4=7(师板书)。
  教学片断二:
  公共汽车又要继续往前开(课件演示)。请同学们数一数车上坐了几个小朋友?游乐园站到了,后门有3个人下车,前门有2个人上车。
  师:你能怎样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和你的同桌小声地商量商量。
  生1:7-3+2=6。
  生2:7+2-3=6。……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教学中,要努力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如在二年级《认识角》一课中,我在课导入时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熟悉的城市夜景片段,紧紧抓住他们的注意力,通过电脑动态演示楼顶上的激光灯不停转动的画面,化静为动,突出“角”的特征,从而引入对“角”的初步感知,使抽象的“角”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
  3、利用信息技术的呈现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降低教学难度。
  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少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做出判断。信息技术教育资源通过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模拟仿真,呈现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例如:在《平移和旋转》这课的学习中,课件提供了摩天轮、旋转木马、小房子等物体平移和旋转的动画过程。这样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展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
  总之,信息技术为数学提供了其它教学设施无法替代的服务,只要我们注意适时、适度地用好它,必将使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应有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4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