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省属高校农村大学生就业技能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高校的扩招,省属高校农村大学生的比例逐渐增加,招生规模增大而就业岗位有限,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调查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技能现状,探究了影响农村大学生就业技能提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措施,旨在为省属高校农村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省属高校 农村大学生 就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071-03
  自九十年代末的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由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随着受扩招影响的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也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1]。特别是省属高校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就业引发的问题更为凸显。要解决省属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必须做好农村大学生与就业岗位的对接,而对接是否有效则取决于农村大学生对就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英国就业能力权威米特切尔认为就业能力包括能够强化就业能力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具体有智力能力、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经营和创业能力、多元技术技能系列[2],为此,我们对农村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实践与组织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自我规划能力等就业技能进行了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省属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主要对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与组织能力,学习情况,创新意识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规划能力等进行调查。共发放365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57份,有效回收率为97.80%。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处理。
  2 就业技能现状分析
  2.1 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分析
  村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况,38.6%在上课回答问题时一言不发,仅有12.9%思维敏捷,回答流畅。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其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4],表2表明了省属高校农村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情况,被调查的241名省属高校农村大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能抓紧结识朋友的占13.3%;只和投缘的人相处的占38.2%;和自己熟悉的人呆在一起的占45.6%;做个旁观者的占2.9%。
  2.2 实践和组织能力情况分析
  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不但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砝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5]。在团队活动中,选择喜欢担任带头人的农村大学生占15.8%,选择担任中坚力量角色的占33.20%,选择担任参与者角色的占45.60%,选择附和者角色的占5.40%(图1)。
  2.3 学习情况的分析
  学习成绩是简历筛选环节用人单位最关注的因素之一,76.03%的用人单位青睐学习成绩优秀的求职者[6]。农村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处在优秀和良好水平的占46%,处在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的比例占54%。可以看出,省属高校一半以上的农村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水平不是很高(图2)。
  针对农村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分析。平时勤奋型的农村大学生的比例为16.2%,考前抓紧型占51.9%,劳逸结合型占32%,且一半以上的农村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状态是考前抓紧型(图3)。
  2.4 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分析
  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和市场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而大学生现今严重的就业形势更需要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7]。经常有怀疑过公认或权威的事情的农村大学生占15.4%,有时怀疑的占60.6%,从不怀疑的占2.1%(图4)。通过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最希望是知识渊博型的农村大学生占42.3%,扎实专业知识型占37.8%,较强动手能力占7.5%,自主创新意识型占12.4%(图5)。
  2.5 对自我人生规划情况分析
  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与高等教育结构之下,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最好办法是使其尽早明确就业目标,合理制定规划,提高综合素质,使自身的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8]。农村大学生中,理想抱负型占32.4%,对未来迷茫型占51.5%,随遇而安型占10.4%,对前途悲观型占5.8%(图6)。
  3 结果分析及对策
  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大学生在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组织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大部分农村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够,对自我的人生规划不清晰。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学生早期生活在农村,上大学之后,生活环境的根本性的变化,易导致农村大学生出现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9],如自卑、逃避,缺乏主动性等;其次,很多大学生对自我认知不足,对未来行业发展比较迷茫,盲目的学习和生活;第三,农村大学生的父母抱有“鲤鱼跳农门”的传统观念,对孩子期望过高,易导致农村大学生产生巨大精神压力,过多关注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不能轻松愉悦地主动参与各项活动;第四,农村大学生的父母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收入较不稳定,多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大部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发展目标不是很明确,对子女的投资相对较少[10]。有限的家庭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环境限制了农村孩子的视野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如与社会实际衔接不紧密,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
  针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省属高校农村大学生在就业技能方面所处的劣势,本文提出了如下对策:   3.1 学生自身
  要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身不足;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努力锻炼提高;树立信心,调整心态,敢于面对挑战和失败。
  3.2 学校方面
  建立传帮带机制。选拔优秀高年级学生干部、党员负责联系学生寝室,帮助低年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引导其确立奋斗目标、建立发展规划。
  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人生规划,建立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
  严格规范管理。为激励学生学习,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严进严出,让学生有学习的紧迫感和自主性。
  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11],联系科学前沿,采用诸如研讨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3 社会方面
  提供锻炼机会。农村大学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自信心和能力还有待提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供锻炼机会和实习岗位将更有利于农村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材。
  引导学生创业。举行成功人士和优秀人士创业讲座,分享创业经验,传授就业技能;制定创业优惠政策并大力宣传,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
  鼓励西部就业。我国西部发展相对落后,人才资源紧缺,农村大学生到西部就业既实现了自身价值,又推动西部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有必要施以政策上的倾斜,鼓励西部就业。
  参考文献:
  [1] 邢春冰,李实.扩招“大跃进”、教育机会与大学毕业生就业[J]. 经济学(季刊),2011,04:1187-1208.
  [2] 朱慧.高校本科生就业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3] 李海超.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分析及策略[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06:100-104+112.
  [4] 从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看大学生就业[N].中国教育报,2006.11.8,第5版.
  [5] 张国志.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
  [6] 罗玲英,缪小红,马先明.学习成绩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4:100-102.
  [7] 刘靖.地方高校创新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
  [8] 赵磊磊,姬芳芳. 浅谈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与意义[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9:38-39.
  [9] 王志学农村与城市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10] 谭小春.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地位对儿童参与体育行为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
  [11] 胡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
  作者简介:刘玉平(1991-),女,山东枣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胡斌(1980-),男,四川广元,学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闫香慧(1979-),女,山东烟台,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物学,学科教学。
  李艳红(1973-),女,湖南茶陵,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动物学,学科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145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