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藏基础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教学体制改革的加深,我国各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条件都有了显著的的提高,尤其以西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成果令人感到欣喜,越来越多的藏区人才加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来,成为了一些行业的中流砥柱,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西藏基础教育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其仍然面临了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束缚了西藏教育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西藏教育中的“双语”教学问题、多元化教学模式、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教育经费的投放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应对措施,以其能对西藏地区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西藏;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双语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一、西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可喜成果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建设都非常的关注,尤其是在国务院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开展之后,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有利的对藏支持、发展条例,从根本上保障西藏的顺利、快速发展,从而使人们的生活、教育逐步的向现代化接轨。
  (一)西藏地区学前教育所取得的成果
  幼儿教育问题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一大热点,人们对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提前、越来越关注。西藏地区的政府和相关部门也越来越重视该区的幼儿教育,希望孩子们从起跑线上就可以有所提高。目前,西藏现有幼儿园 88 所,有幼儿园教职工1281 名。截至2009 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西藏3 至 6 岁儿童有 13.7 万人,在园儿童 1.5959 万人,其中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的 1.1123 万人,接受学前一年教育的 4836 人,幼儿学前入园率 11.7%。
  (二)义务教育硕果累累
  截至 2010 年底,全区共有小学 872 所,教学点688 个,在校生达 299408 人;初级中学 93 所,初中在校生 138992 人。2009 年,全区 74 个县“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 100%,初中入学率达到 98.2%,全区累计脱盲人口达 170 万人,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2% 。2011 年 9 月底,西藏自治区全面完成了“两基”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了“两基”目标,“两基”评估验收合格。西藏和平解放 60 年来,西藏自治区教育年限达到 7.3 年。所有这些,从根本上改变了西藏教育相对滞后的面貌,自治区义务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期。
  (三)高中教育整体推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创造条件,通过集中办学、深化教育教学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使高中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 年至 2010 年,共投入资金 9.97 亿元来扩大办学规模,目前全区有普通高中29 所(完全中学 9 所),在校生 40728 人,是 2000 年的 3.5 倍。近十年间,自治区为了实现网上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在其中一部分高中学校建立了网络同步课程和卫星直播教学系统。
  (四)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平等
  采取特殊扶持政策,积极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都得到了改造,教学条件也得到改善,师资力量得以加强,可以容纳更多残疾程度较重、无法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为盲、聋、哑学生集中接受教育和更好地沟通、交流提供了条件。目前,共有 174 名听力、语言残疾和视力残疾的学生在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集中学习。
  二、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西藏和平解放 60 周年以来,其基础教育取得巨大成就,进而加快了西藏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西藏自治区从此摆脱旧西藏的面貌,但是与我国内地的教育相比,仍面临诸多困难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前“双语”教育发展滞后
  “十一五”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幼儿教育事业得到稳定发展。但由于受特殊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历史、教育投入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西藏教育总体水平偏低,特别是学前“双语”(藏语、汉语)教育发展严重滞后。
  (二)义务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加快义务教育发展是加强西藏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1.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依然较差。按国家标准,西藏义务教育阶段共需校舍面积 690 万平方米,目前现有校舍 411 万平方米,其中土石木和混合结构面 积 为 263.6 万 平 方 米,占 校 舍 面 积 的64.1%,按新的设防标准,改造加固任务重。寄宿制学校生均校舍面积与国家规定标准相差 5 个平方米,校舍总面积不足且基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完善,图书、教学仪器、体育等设施达不到国家规定基本标准。农村义务教育布局分散,教育成本高。现有小学 884 所,教学点 819 个,在校生 30.5 万人,校点平均规模 179 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
  三、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应采取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十一五"期间,以实现“两基" 攻坚目标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标志,西藏教育事业得到持续与稳定发展。2011 年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开局之年,西藏农牧民子女“三包"及补助范围扩大到高中及学前教育阶段,全区 50 万名中小学生及幼儿将从中受益,全年“三包"及补助经费总额由 2005 年的 1.29 亿元增至 10.2 亿元。可见,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于“十二五”期间在投入力度与执行力度上均有较大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学前“双语”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农牧区试点工作
  教育部 2010 年 12 月 6 日公布了一批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试点地区,西藏名列其中。到 2015 年,西藏自治区每县有一所示范性幼儿园,农牧区每个乡镇有一所中心幼儿园,每所小学和教学点都要举办学前班,学前两年入园率大幅提高,城镇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区幼儿入园率达到 60% 以上。到2020 年,实现学前教育机构全覆盖,农牧区全面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城镇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区幼儿入园率达到 80%以上。努力提高 0 - 3 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十二五"期间,西藏自治区预计投资 16. 2 亿元用于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将新建校舍608 所、改扩建68 所。
  (二)加强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扩展多元文化教育维度
  1. 中小学校本课程需求与开发。课程的核心是文化。藏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一员,分布于辽阔的青藏高原,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藏族文化将历史、文学、哲学、艺术、宗教、民俗、旅游等融为一体,是中小学课程资源的活水源头。通过开发研究藏族文化校本课程,从而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提高课程资源的适应性,以便落实教育援藏的精神,形成民族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实现全面而生动的发展,同时也促成教师自身教学、教研的进步。
  2. 课程文化应以其特有的开放视角来彰显中小学教育对人类文化的多元选择。借助于学科课程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财富,把蕴藏在学科知识技能中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加以挖掘和提升。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西藏现代学校课程文化的内容应是十分丰富生动的,且表现出不同学科的不同特色。但是,应在差异中存在共同的标志性话语,这是在深层次上的文化价值定位。
  综上所述,西藏地区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投入有了较大的增强,各个阶段的教育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还有着一些问题限制着西藏地区教育方面的进一步完善,但是随着基础教育整体质量、政府相关保障条例和人才塑造上稳扎稳打的进步,其教学规模、家长认可度都会有很大的提升,西藏教育将迎来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格桑旦增.西藏教育考试信息化管理特点及完善对策[J].西藏教育,2013,02:63-64.
  [2]李江.西藏高等院校发展特殊教育专业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3,04:50-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6936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