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班幼儿中开展卡通漫画教学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追求也在日益提升,因此幼儿事业迅速发展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电视的普及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卡通漫画逐渐进入了幼儿的生活,并通过幽默的卡通形象和搞笑的语言深受儿童喜爱,因此在大班幼儿教学中开展卡通漫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将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且对开发幼儿的智力、挖掘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班幼儿;卡通漫画;教学策略
卡通漫画主要是通过简单线条的人物形象,夸张、奇特的表现方式,吸引人们的关注点,增加快乐体验。卡通漫画与普通的绘画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其最有别于普通绘画的是,其结合了科学技术,并通过夸大现实的表现手法和独具幽默感的表现形式进行展现,能够使人们迅速产生审美快感,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审美体验。大班幼儿一般在5岁左右,这一时期的儿童对卡通漫画的理解和认识相对完整,并且开展卡通漫画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绘画灵感,提高幼儿的想象空间,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一、视觉刺激,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
大班幼儿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尤其是彩色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希望,因此卡通漫画对幼儿来说具有十分强大的视觉刺激,可以有效的激发幼儿的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为其他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大班幼儿中开展卡通漫画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画面感强的作品,在课上组织幼儿按圆形入座,教师在中间为幼儿作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卡通漫画中诙谐的形象和夸张的手法,激发幼儿积极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幼儿的想法中教师可以了解到不同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对幼儿进行指导。幼儿对卡通漫画的喜爱是十分普遍的,但是卡通漫画作品的适合与否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在选择作品的时候一定要从与幼儿的年龄阶段出发,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作品,并且不能脱离实际生活,既要富含趣味又要积极向上,因为幼儿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并且善于模仿,所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紧贴幼儿生活,积极阳光的作品才是最适合幼儿欣赏的和学习的。
二、作品感受,培养幼儿的绘画思维
卡通漫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断的丰富和创新,由黑白色逐渐发展到了七彩色,卡通形象也更加的诙谐有趣,但卡通漫画简单线条的表现手法并没有改变,并且这种简单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别适合应用于幼儿教学中,尤其对幼儿绘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大班绘画中可以运用卡通漫画进行教学。大班幼儿年龄较小,刚刚熟悉笔的使用方法,所以教师要为幼儿选择形象简单,线条简单,容易绘画的作品,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思考,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比如可以用饼干、皮球、花朵来代替动物的嘴巴,用气球、铅笔等代替动物的尾巴等。教师也可以让幼儿根据绘画要求自己进行创作。总而言之,在卡通漫画的影响下,幼儿会产生和漫画中夸张的表现形成相似的思维,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好幼儿的这一思维,将其运用到绘画的教学中去,从而启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培养幼儿的绘画思维[1]。此外,教师可以在卡通漫画作品欣赏之后,组织幼儿进行课外活动,然后让幼儿将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通过简单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一来,幼儿的绘画不仅贴近了生活,而且也极具想象力和创作力,对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交流共享,增加幼兒的快乐体验
幼儿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健康的环境中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幼儿个性,促进幼儿生长,因此大班幼儿教学要充分的结合幼儿教学的目的,与此同时增加幼儿的快乐体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也离不开幼儿自身的评价和鼓励,尤其是幼儿美术教学更需要幼儿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的再创作[2]。在卡通漫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漫画作品对幼儿的影响,更要关注的是幼儿对漫画作品的感受,以及幼儿的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幼儿的交流,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发言,通过对自己作品的讲解可以促进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可以帮助教师和其他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解,在交流共享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其他人的评价和肯定,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创作信心,还可以增加幼儿的快乐体验。
综上所述,卡通漫画以其自身的独特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其作为幼儿发展的精神食粮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大班幼儿虽然年龄较小,但其对卡通漫画的理解和领悟已经较为完整,但是在开展卡通漫画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注意作品选择的合理性,通过符合幼儿年龄、贴近幼儿生活的作品开展幼儿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而且对培养幼儿的绘画思维,增加幼儿的快乐体验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基媛.利用动漫资源进行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方法[J].新校园(上旬刊),2014,(4):227-227.
[2]赵慧君,母远珍.卡通动画片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教育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5,(3):89-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59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