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低年级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且相对陌生,要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降低数学学习难度,让生活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本文浅析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原则,给出几点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以供教学研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生活化教学
   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很多知识内容都能在生活中应用,且本阶段数学教学侧重以形象、直接、简单、生活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积极进行生活内容的收集及转化,降低数学学习门槛,做好兴趣培养工作,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1.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原则
   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情境性原则。为强化生活化教学的代入感,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利用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迅速进入相应的学习及探究状态,增强生活化学习体验,削减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激活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二是实践性原则。相比于静态的教学,基于实践的教学更容易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能够拓展生活化教学的内涵,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应多采用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過程中,锻炼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的能力,构建起低年级小学生的基础数学理论知识体系。三是主体性原则。即便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也属于独立的个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在正确认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数学教学的设计及优化。学生为主体,意味着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对该年龄阶段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数学基础、个性特点、兴趣方向等进行了解,而后以用学生所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生活化转化的方向,在教学中引导、启发、辅助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主动学习、探究。
   2.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2.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数学学习中,很多知识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较为枯燥、抽象且陌生,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在尚未发现数学的魅力之前就早早放弃。教师应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利用生活的熟悉感与简单感,简化数学教学内容,利用生活化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及探讨,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热情。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静态的教材配合教师解说,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所以,情境的创设应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以一年级数中的“位置”教学为例,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辨识。为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中,教师可利用学生现有的座位位置,让学生以自己为中心,先了解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些同学,给刚入学的学生熟悉身边同学的机会,让学生在位置学习的同时,认识更多同学,减少学生在新集体中的陌生感。在学生基本熟悉身边同学的名字后,即可进行前后左右游戏的设计,教师随机说出一个方向,学生说出自己相对方向的同学的名字,而后由他叫到名字的同学来确认是否正确,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熟悉基本的四个方向,还能在此基础上,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方向,即明白反方向是什么,能够对学生的反应能力进行训练,学生在这种紧张有趣的状态中,轻松掌握了相应知识,强化了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期待感与好感,为兴趣培养做好了铺垫。
   当然,情境的创设应考虑教学实际,不一定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游戏活动情境,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设备、实物、竞赛、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体验。比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1—5的认识及加减法时,可选择的情境较为丰富,在生活中学生有很多机会接触到5以内的简单数字,而加减法就好比自己想要再买一个零食,就是加1,而妈妈没有同意,还把原来的零食又放回去一个,就是减1。教师可将所有学到的内容都使用生活情境进行替换,或使用真实的物体,如粉笔、铅笔、书等来进行比多少、第几、分合及加减法的教学,创设学生更为熟悉的生活化场景。
   2.2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提问,训练学生数学思维
   为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方法,教师应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言的机会,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及交流。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沟通方式之一,教师利用提问引导、提点学生,能使学生逐步找到相应的学习状态及方向,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并及时指导。在低年级的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对专业语言、符号等方面的陌生感,在进行问题的设计时,应采用生活化的设问方式,简化提问语言,让学生在听懂问题的基础上,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以一年级“认识钟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带一个表到课堂的任务,学生带的表既有传统的指针型钟表,也有电子表。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平时如何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不少学生能够认识电子表及手机中显示的数字时间,前两个数字是几点,后面的两个数字表示几分。虽然学生的表述方式可能不够标准,但已可以发现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在于传统的钟表所表示的时间。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猜一猜这两个长短不一的小棍分别代表什么呢?”而后,在学生的推测及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很快就能了解时针是短的,分针是长的,教师可让学生单看某一个指针所指的数字,并说出对应的含义,学生在课堂当中的表现较为积极活跃,基本掌握了认识钟表的技能。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还提出了自己家的钟表中有三个指针,教师可按照解释时针和分针的方式,让学生以此类推,猜测更长的指针代表的是什么。
   2.3布置生活化的实践作业,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自教学改革以来,小学生作业方面的负担逐渐变小,与此同时,一些数学教师又走向了不布置作业的另一极端。由于本阶段的学生的自控力相对有限,这样容易导致学生所有数学学习的时间都在课堂上,学生容易养成学生不复习、不预习的习惯。因此,作业还是要布置的。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应注重作业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及转化性,可利用实践性作业与书面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做作 业的过程中夯实基础。以“认识人民币”教学后的作业布置为例,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必不可少,教师可布置学生陪家长购物,记录购物清单及购物花销的作业,让学生按照自己喜爱的方式,如文字、图画、录音等方式提交作业,降低学生对作业的抵触感,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将知识活学活用。
   综上所述,当前的教育环境,侧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不少学生在刚入学时并不熟悉数字及符号,对于数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陌生感。教师应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到、实用知识,并在生活中进行知识的联系应用,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魏玮.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的习惯养成教育[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
   [2]梁绍玲.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3)
   [3]张艳丽.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2(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9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