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校和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了解不够充分。新课标已经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出要求和目标,然而大多数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进入校园,会对学生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降低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而影响学校升学率。二是学科课程资源不足,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推进。要保证学科课程资源的优质性、实效性、实时性和丰富性、全面性和条理性。只有学生可以高效、优质地利用学科课程资源,才能保证学习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然而实际上,学校的學科课程资源较为缺乏,未能建立全面、完善的资源库,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培养,知识架构存在漏洞,教学方式仍是以“填鸭式”为主,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不足等现象十分明显。三是资金不足、硬件设施落后,均抑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推进。硬件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前提。若是硬件设施不完善,或是资金严重缺乏,都会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四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综合能力较弱。在开展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地位在教学中非常重要。然而,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不够熟练,致使在备课时难以编制优质、高效的电子课件,编制出的课件大多存在形式单一、内容空洞、不具吸引力等缺陷。
二、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作用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生动、直观的视频和音频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对学科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加强学生对学科内容的记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研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学好学科知识夯实基础。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
高中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教师应该将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实现双重教育的目的。
为了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新课标理念下,新型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教师机械设置任务让学生来完成,而是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设定相应的教学情境,并且通过所学知识和教学资源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时,要着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应用情境开展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是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高中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进行分层,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实效性,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是注意观察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在高中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阶段性地调整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明确学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针对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对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将现代化观念潜移默化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从而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总之,在新课改形势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又一次新的尝试。信息技术在高中学科中的渗透不仅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而且符合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在这个整合过程中,教师不仅创新了教学模式,而且提高了教学水平,使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不断提升,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24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