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赛教融合的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针对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存在的困局和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已有的学科竞赛和教学改革的成果上,将以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为代表的学科竞赛和专业类课程教学紧密融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模式。
  关键词:赛教融合;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5-0063-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已然进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尽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但是仍然有大量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可见市场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断被提及,如何破解现有困局、进行深层次人才培养更应该引起地方高校的重视。
  二、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人才培养困局
  第一,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参与深层次人才培养投入不够。地方高校通常以本科教学为主,计算机专业教师不仅要承担本专业课程教学,还需承担全校公共课以及独立学院专业课等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大,科研教研工作难兼顾,参与深层次人才培养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情感难有保障。
  第二,缺乏持续引导,学生志向缺失。地方本科高校的生源普遍处于中等水平,这类学生有能力突出者,但比例在少数。大多数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需要持续引导才有可能培养成优秀人才。
  第三,地域差异大,三四线城市资源严重不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难度大。
  第四,重职业技能,轻通识能力,学生发展后劲不足。
  (二)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第一,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在各类高校中普遍存在,而地方高校情况更加严重。重理论轻实践,传统课堂仍然是地方高校的主流,“灌输式”的理论教学和离散式的实验教学,无法将课程内和课程间的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形成有机整体,导致学生的学习浮于表面,无法正确地将理论应用到实际。
  第二,学生学习热情和方向迷失相矛盾的问题。由于缺少持续引导和深层次的培养,很多学生虽然有学习热情但无处下手,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对所学知识的价值产生困惑,喜欢跟风而找不到定位和努力方向,从而逐渐对专业失去兴趣,对自身缺乏自信,导致之前的学习热情消失殆尽,方向更加迷失,形成恶性循环。方向的迷失加上来自网络的诱惑,让不少学生处于风华正茂的年龄却过着空虚堕落的课外生活。
  第三,知识、经验、情感传承困难的问题。通过组建工作室团体的模式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参与社会实践能起到显著成效,但经过多年实践,发现这种精英教育方式要做到有效传承并非易事。首先,教师作为传承的唯一桥梁是远远不够的。其次,学生之间的传承容易脱节。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容易产生交流脱节的问题,即使同一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性格的学生之间也容易产生交流脱节的问题,从而导致已有的积累不断流失。最后,学生个体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依赖精英型学生个体,梯队容易断层。
  三、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赛教融合模式构建
  我校作为地方院校,参加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经历了赛教分离和赛教融合两个阶段。初期阶段,竞赛和教学是完全分离的,竞赛的指导老师没有参与大一的教学工作,只能通过协会、工作室等其他方式组织团队,教学內容和竞赛内容严重脱节,虽然通过大量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很快遇到了上升的瓶颈,学科竞赛进一步突破难度加大,受益学生也极为有限,对整体人才培养贡献不大。在经历了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整改后,确定了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作为核心学科竞赛,并与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具体工作如下:(1)团队建设。统一教练团队和教学团队。计算机专业大一的专业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是每一位计算机专业学生通往计算机行业的钥匙,让竞赛教练担任该课程负责人,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多方面引入学科竞赛中的优势元素,进行深度地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学生梯队建设,赋予学生梯队更多的职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注重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一个有责任、有能力、有情怀的学生团体,师生协同共同育人。(2)制定团队愿景。从赛教分离到赛教融合,本质上就是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将“提升所有学生的编程能力和专业兴趣”作为团队愿景,并引导团队中的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团队目标从追求获奖质量转变为追求获奖数量,获奖质量依赖于精英学生,获奖数量则依赖于培养模式。当基数变大后,获奖质量往往也会趋向稳定。(3)更多实施细节。多途径宣传和开展学科竞赛活动。通过专业课、校选课、社团、微信公众号、QQ群等多途径宣传学科竞赛,通过实验、作业、社团活动、学校竞赛、集训等多途径开展学科竞赛活动,通过多方面和多轮次选拔竞赛队员。
  (二)赛教融合模式实施效果
  自2015年下半年起,湖南文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始应用赛教融合模式,通过两年的实践,竞赛和教学实现了双赢局面。表1展示了赛教融合前后学生情况的对比,可见从整体上逐渐达到了大众化教育的目的,各项数据均有显著提升。表2展示了近五年参加湖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获奖情况,赛制规定每所学校仅限4支队伍参加,从数据上看,实施赛教融合后,不管是获奖数量还是获奖质量均有提升,成绩更加稳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赛教融合是破解地方高校困局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能落地的策略,老师能在有限的精力内,不断挖掘可用资源,引导更多的学生树立阶段性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帮助学生今后投入创新创业浪潮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屠添翼,荣秋生,熊齐.地方高校协同育人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3):90-91.
  [2]聂方彦,屠添翼.工作室制下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大众科技,2013,15(7):149-150.
  [3]张仕,吴闻,严宣辉.以ACM-ICPC为核心的学生培养体系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1):112-115.
  [4]陈鹏.在线评判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东南大学,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27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