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程认证为导向 建设应用型大学为目标的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培养方案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针对目前广东省提出地方院校建设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根据当今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实际需求,制定五邑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从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战略创新的思路、培养的终极目标、培养的具体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建立信息工程类专业平台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全面实施“3+1”模式、将学分置换明确写入培养方案、实施多类别模块、以课程群设置实践教学项目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以工程认证为导向、建设应用型大学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通信工程;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0-0093-04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4G通信的商业化,5G通信、大数据的快速发展,通信工程专业也成为近20年来发展最快、技术点不断更新的专业之一,通信及其相关领域对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每年都在增加。与此相适应的,高等学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由知识型向能力素质型逐步转变,因此有必要对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和体系结构进行优化与整合,从而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并科学的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五邑大学自从于1993年开设了通信工程专业,一直以来,学校所培养的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广受社会欢迎,尤其是近几年,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率和就业率均达99%以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各专业中排名靠前,目前已成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五邑大学示范专业。
自专业设立以来,我们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学生的专业培养过程中,以解决信息产业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依托学科优势,不断优化专业培养方案,“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2009年做了1次较大的修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在专业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随着目前通信技术的不断变化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而陆续出现的,现总结如下:(1)从就业市场角度,通信技术发展迅速,人才供需矛盾明显。(2)从人才培养角度,必须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才能提升从业竞争力。(3)从学生学习角度,理论性相对较强,工程性相对较弱。自成体系的理论课程越多,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越少。(4)从教师讲课教学角度,必須增强大学生自主实践动手能力。教师讲授的越多学生真正掌握的反而越少。
目前的教学实践过程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理论与实际没有很好地结合,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内容,从而无法真正达到培养出既具创新精神又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型优秀人才的目标。
培养“通信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在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优化[1-5]。必须将培养方向、理论知识、课程架构、师资力量、实践环境(校内外)、课外学习资源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并体现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工程教育理念、校内课程(体系、内容、理论和实践)、师资、企业平台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针对目前广东省提出地方院校建设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根据当今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实际需求,制定五邑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二、培养方案改革总体思路和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协调发展“知识、技能、素质”三要素,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权衡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者的工作内容,扩大实践教学规模,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水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具体设想是以工程认证为导向,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社会评价和招生就业率为衡量制定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创新和发展的目标是实践教学改革符合工程认证的理念,整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培养方案内涵,持续改进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培养实践教学队伍,提高实践教学管理质量,继续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以学生为中心、为珠三角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面向广东省和江门市“十三五”规划,围绕广东省地方院校转型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战略目标,通过培养方案的优化和改革,达到高校培养特色鲜明。不断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通信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管理、维护和技术支持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立信息工程类专业平台课程体系
通信工程专业按照信息大类进行培养(即按照信息全生命周期的具体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信息全生命周期涵盖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对应专业(方向):自动化(测控)、通信、电子信息,涵盖了信息类主要专业。一方面,信息类专业人才从事的工作已经不再局限于信息生命的一个点,而是要处理整个信息周期事务;另一方面,信息周期各个点之间技术高度融合、相通(例如算法、硬件、软件、模型等)。树立“信息大工程观”的概念,按照“信息全生命周期”设计超大平台课,使信息学院学生打上“深深的信息烙印”,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陷。设置了十二门信息类的平台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程序设计基础、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电子系统EDA、单片机与PLC控制、自动控制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图1显示了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二)整体设计培养方案、构建完整合理课程体系
从产业对信息类人才需求出发,确定知识、能力、素质体系;从信息类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内在逻辑关系出发,设计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从信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关系出发,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这就是整体设计理念。将通识课、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课程与其他课程整体设计,根据体系,对通识课程和第二课堂学分修读提出具体、明确要求。将信息大类知识体系与本专业独有的知识体系高度融合设计,解决平台知识与本专业知识脱节问题。 构建完整合理的课程群,包括理论课程群、实验课程群、实训课程群和应用实践群。
1.理论课程群:(1)基础课程(对接学校公共课大平台),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基础。(2)学科基础课程(对接学院基础课大平台),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3)专业基础课程(对接学院基础课大平台),包括通信原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物联网感知技术等。(4)专业课程,包括光纤通信技术、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无线传输与组网技术等。(5)计算机能力培养课程(对接学院基础课大平台),包括程序设计基础、电子系统EDA、单片机与PLC控制、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6)拓展课程,包括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电波与天线、卫星通信技术、SOPC技术、移动智能终端编程等。
2.实验课程群:(1)学科基础实验,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实验等。(2)专业实验,包括无线与通信综合实验、通信原理实验。(3)计算机实验,包括C语言编程实验、微机实验、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实验等。
3.实训课程群: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物联网基础训练、融合通信实训等,结合学校筹建的“现代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开展实训课程群建设。
4.应用实践群:采取“3+1N”的模式,即在最后一年由学院实践经验较丰富的导师和企业技术部门共同研讨制定工程师养成方案流程,制定开放性、多目标、多层次、个性化的应用实践科目,学生上岗实作,形成2—3个有代表性、可复制的应用实践模式。
总结上述理念,即课程群上层对应的通信工程的核心和主干课程,下层则是专业知识延伸和拓展课程,整体上形成对主干课程的有利的充实和完善;课程群内、课程群之间、不同层次之间知识具有横向协调与纵向传承关系。
(三)产教深度融合、全面实施“3+1N”模式
培养目标以及知识、能力、素质体系、教学内容来自于产业现实和发展需求与学科发展的高度融合。设计与江门重点发展产业相对应的模块,例如:北斗应用、电声、教育装备、智能制造、视频技术应用等;设置的课程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行业企业需求,特别是要训练学生能够实现企业的开发需求。实训教学应该与产业实现无缝对接,实训中心的设备绝大部分采用现代通信系统正使用设备,實训项目是通信企业正在实施的项目。直接利用配置的通信资源,积极引进企业的力量进行指导学习。
全面实施“3+1N”模式,精准“3+1N”内涵。确立创新的“3+1N”人才培养模式。“3+1N”教学模式就是:“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业界紧密结合+多样化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观念,建立了从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到工程应用的有效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实践的整合与统一。积极将理论课程的知识和实践联系,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科技创新的思想都有提升。把本科4年分为“3+1”学制,即4年制本科的前3年在学校进行系统的教育培养,完成本专业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1”指最后一年,可以在学校实施,也可以在企业实施,也可以部分时间在学校,部分时间在企业实施,既可以是在企业进行实践,由学生选择也可以在学校进行设计、实训。第4年分为N种途径,例如:(1)针对准备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的同学,这部分学生大部分理论基础较好,并且对科研有浓厚兴趣。支持和鼓励学生在校内寻找硕士导师完成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设计相应的毕业论文题目,学生在硕士导师的实验室成为其团队成员,和实验室科研团队完成毕业设计,既可以充分利用科研团队的场地、设备和经费等,也可以提前锻炼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以后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2)针对准备从事技术开发工作的同学,可以由校内导师联系企业,在企业结合具体企业项目进行开发实践,通过综合实验班、产学研基地等实践培养模式,综合所学知识,完成企业项目,并实现创新实践,毕业设计通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指导学生方式完成。(3)针对准备从事服务、管理、营销等工作的同学,结合自己的从业志向和具体情况,采取学院或个人联系具体单位进行实践,毕业设计要做本专业与今后从事的工作融合的题目,鼓励做“互联网+”、“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化+”方面的题目,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由学校与企业共同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最终完成毕业设计。
第七学期的实践环节包括:通信综合系统设计、实践成果总结、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专业实训以及企业学习等。第七学期的实践环节的改革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即将建设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现代工程训练中心设计也是综合体现了产教融合思想),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更多实践训练的选择权。图2显示了通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结构示意图。
(四)将学分置换明确写入培养方案、设置多类别模块
学分置换明确写入培养方案,明确哪些课可以置换,用什么课程或什么环节置换。设置了多种类别的培养模块:专业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产业对接模块。开设与本市重点发展产业相对接的模块。结合通信的前沿趋势和本市的产业发展,开设了卫星通信技术。
(五)实践高度综合、按照课程群设置实践教学项目
建立有地方特色的综合实验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工程训练培养:培养模式分阶段、不同层次培养、多模块培养。
实践内容高度综合。按照课程群或适应企业开发需要设计实践教学大项目;将课程所带实验抽出,构成专项实验课程,避免理论课附带实验;从产业实际发展角度设计综合性实践环节,减少单项训练实践,实现实践项目与工程精准对接。实践能力培养必须适应企业开发而且要高度综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结合,综合培养硬件、软件、工业设计、项目管理等能力。实施项目化教学,在实践中学习理论,通过理论学习提升实践成效。表1显示了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比例。 四、結语
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的现状分析,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依照平台加模块的结构,在广泛调研论证和实践的基础上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重点突出三个方面: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
在专业方面实行分专业方向培养,以工程应用为背景,设置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方向关键技术课程,突出应用性、技术性、系统性。主要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应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逐步对原课程体系进行整改,突出实践教学,对偏理论性的课程,尽量压缩学时。通信工程的人才培养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通信专业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实现全方位的立体创新。根据地方需求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优化课程体系,精简课程门数、减少学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培养,推进教学创新。从培养宽口径人才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就业的选择面,研究设计多样化的成长路径,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选择。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主要方向为拓展通信类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多条腿走路,毕业后既可在通信行业求职,又可在电子信息、自动化智能等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钟伯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8):38-41.
[2]齐兆群,王文博,桑林.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95-98.
[3]杨亚萍,梁丰,刘高平,彭涛.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5,37(6):8-10.
[4]焦冬莉,李晋生,赵永强,楼国红.应用型通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128-130.
[5]季沛.应用型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管理,2012,(6):49-40.
Reform of Training Program for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with Engineering Certification Oriented and Building Applied University
ZENG Jun-ying,CHEN Yao,ZHANG Xin,DONG Chao-jun,LIANG Shu-fen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Wuyi University,Jiangmen,Guangdong 529020,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ai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pplied Univers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at present,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ctual demand of the talent market,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th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Wuyi University is formulated.The strategic innov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type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 of th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the ultimate goal,the concrete mode of training and the setting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are discussed.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latform course system of th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urse setting,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3+1" model,the credit replacement into the training program,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ulti class module and the setting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tems according the course group,a series of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programs and application type talents training mode have been completed.A training program aiming at engineering certification and building applied universities is completed.
Key words: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teaching method;reform in education;training progra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53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