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工程认证以成果为导向的医学信息类人才培养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保证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分析认证标准的基础上,本文以广东医科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成果导向法,从毕业要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方面展开介绍,形成符合医院信息化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持续改进方案,促进医学信息类人才培养质量卓越上升。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成果导向;培养体系;毕业要求;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9.001
  文章編号:1006-1959(2019)09-0001-04
  Abstract: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this paper takes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as an example, taking students as the center and adopting results-oriented method. We will introduc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actical system to form a talent training system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hospital informationization, and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program to promote the excellent quality of medical information talents.
  Key words: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Results orientation;Training system;Graduation requirements;Curriculum system
  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是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由专业认证机构实施的专门性认证,是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1,2],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是促进工程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2]。因此,参照国际化的工程认证标准和方法进行专业建设,已成为国内各类工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所在。广东医科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于1997年开办,是国内高校最先开设的医学信息类专业之一,专业建设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行列。办学期间一直坚持校企合作,紧密结合医院信息化行业,强化办学的市场导向性,是一个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4],并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紧紧围绕我校的发展战略和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教育发展观,积极推动我校信管专业的内涵建设。本文认真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从解读指标、突出工程实践体系和持续改进等各个方面加强专业建设,以期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广东省和全国范围培养更加优质的医疗信息化专业人才。
  1信管专业培养体系建立的方法和过程
  工程认证标准是判断专业是否达到认证要求的依据,认证标准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7个方面的内容[3]。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本文紧密围绕这3点展开培养方案的修订,采用倒推方法,过程见图1。
  2以成果为导向构建信管专业培养体系
  2.1设置调查问卷,收集教学需求  ①针对合作的医院、企业,从学生适应能力、对学生的满意度评价,对专业建设意见等维度设计调查问卷,收集人才需求。我校专业从开办以来,一直与医院信息化行业紧密结合,并于2011年开始着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医院、企业深度合作,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在专业相关行业工作,因此他们的意见和需求非常重要。我院成立了学校、医院、企业三方合作的产学研教育委员会,定期邀请来自医院和企业的信息化专家参与教育指导和教学改革工作。结合卓越计划,每年的校外培养阶段完成后,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分析反馈意见,并据此修订教学计划。②针对已毕业的学生,从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就业质量、就业领域与所学专业领域的关联度、专业建设建议(学生必备技能、课程设置、支撑条件等)等维度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和分析校友的反馈意见,其中毕业5年以下的年轻校友占校友调研人数的65%左右,毕业5年以上老校友占校友调研人数的35%左右。
  2.2制定符合行业需求的毕业要求评价细则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7版)》中对毕业生提出的12 条毕业要求,在注重毕业生工程知识和工程能力教育的传统基础上,还特别加入了《华盛顿协议》中强调的包括沟通、团队合作等方面的通用能力,社会责任感、工程伦理等内容[5],根据自身学校及专业特点,提出了切合实际的、个性化的毕业要求,见表1。   2.3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科学、准确地明确本科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培养目标必须符合学校定位,体现专业及其支撑学科的特点,培养目标通过达到毕业要求实现,毕业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6]。结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7 版)》,根据广东省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综合我校专业特点、师资和就业情况,以及前面制定的信管专业毕业要求,确定我校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医疗信息领域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系统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能,熟练运用中外文工具和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管理和医学知识以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具备研究与创新素质,能够在各类医学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医学信息管理处理、分析、组织、设计、开发与评价的医学信息管理与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4,7]”。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衡量合格与否的标杆和准则,毕业要求必须能够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见表2。
  2.4修订教学计划
  2.4.1课程群设置  课程设置是本科工程教育中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环节和关键因素[8]。我们根据行业调研、论证及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结合本校学生和师资特点,依据课程类型、性质及难易程度,构建了四个必修课程群,包括通识课程群、医学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课程群之间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
  2.4.2课程体系构架  面向本科工程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工程实践能力为主导,实现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9],着重发展学生的通识能力、专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等。本文从成果出发,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实现对学生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全面支撑,见图2。
  2.5强化创新实践体系,完善培养方案
  2.5.1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加大实验课程比例  课程设计是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中最能体现应用实践能力的环节。学院开设了C#、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级软件开发四门课程的综合性课程设计,将工程项目分解成若干子问题应用到课程设计中。部分课程采取研讨式小班授课,以任务驱动方式,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答辩形式获得学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团队合作、创新实践能力。
  2.5.2 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优化考核机制  探索和实行“一站式”学生培养模式,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纳入考核体系。学院成立“大创会”学生科研团队,设置专项经费,引导和鼓励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如申请创新创业科研立项、参与市级以上的学科竞赛。近5年,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项达50多项。学生在项目创作过程中学会查阅资料,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将创新思维带入实际科研中,最终提高综合工程能力。
  2.5.3 强化见习和实习环节  每年大二暑假由老师带领学生去企业见习1周,企业以任务驱动方式给学生安排授课,并安排学生参观医院相关科室的运作,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前沿知识,明确未来学习方向;将实习时间延长至29周,对于参加“卓越计划”学习的学生,实习时间为期1年,从企业项目设计到医院实施,充分接触行业一线,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为迈入社会做准备。
  2.5.4结合“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需要与企业深度合作,自2011年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紧密结合教学和行业的资源,充分考虑行业需求,实行校企联合培养[10]。大学前三年学生在学校完成大多数专业课程,聘请医院和企业专家,负责专业课程部分章节的教学,邀请专家举办“精英讲坛”讲座;大三暑假,从全专业学生中择优选取约35%的学生进入大四校外培养阶段,把软件工程、医院信息系统、毕业设计等与工程实践关系密切的课程,由校企合作方资深工程师在企业或医院指导完成,最后所有学生返校参加毕业答辩,邀请企业和医院导师现场参加评定。增加学生和一线企业的接触机会,侧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实施效果很好。
  2.6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工程教育论证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在反馈机制中不断持续改进,保证专业建设持续发展。因此要建设合理、完善的监控、评价、跟踪反馈机制。我院收集毕业生反馈信息,定期走访用人单位,对用人单位展开学生满意度调查,保证学生毕业时能达到毕业要求。每4年修订一次教学计划,期间多次邀请用人单位的专家和高校同行专家,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根据工程学科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信息行业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持续有效;对于教学过程采用集体备课、督导听课、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等评价方式,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提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责任和质量,不断改进工作。
  3总结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保证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工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我院认真对照标准,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成果导向法,对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形成符合行业需求和信管专业特色的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并设计能够支撑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的课程体系,深度校企合作,突出工程实践环节,完善支撑条件,实施效果较好,近10年学生就业率平均超过9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较高。对培养过程和结果进行跟踪,持续改进,实现医学信息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卓越上升。
  参考文献:
  [1]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18版)[EB/OL].https://www.ccf.org.cn/c/2018-11-05/654410.shtml,2018-11-05.
  [2]周本军,崔康平.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8(2):8-10.
  [3]顾晓薇,王青,邱景平,等.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24-26.
  [4]吴应江,冯天亮,谢翠萍.面向医疗信息行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6):86-90.
  [5]何晓蓉,刘爱明,盛欣.OBE理念下高等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8):76-78. [6]毛羽刚,朱培栋,徐明.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4(20):38-41.
  [7]冯天亮,尚文刚.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设计[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5):83-86.
  [8]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頭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9]李文,黄丽韶,黄文.应用型“六维驱动”课程体系建设及评价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8(11):109-112.
  [10]吴应江,冯天亮,谢翠萍,等.以创新实践为主线的卓越工程师教育[J].计算机教育,2015(4):1-3,7.
  收稿日期:2018-12-4;修回日期:2018-12-25
  编辑/成森
  基金项目:1.广东省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编号:4SG18046G);2.广东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JY15037)
  作者简介:吴应江(1968.5-),男,贵州都匀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育、医学信息学教育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谢翠萍(1980.2-),女,湖南安仁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医学信息学教育理论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1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