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互联网+”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教育”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创造现代教育新的发展生态。基于地理教学实践,阐述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地理微课程在地理预习环节应用、希沃授课助手在地理课堂的应用、微信群在促进师生课后交流方面的应用、微信公众号在拓展地理课堂方面的应用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深度融合
  “互联网+”是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各种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形式。信息化技术早已渗透到教育领域中,一场教育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发生。现代移动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与互联网的推广与普及,所产生了巨大的信息流悄然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学习、生活习惯。尤其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电子设备功能强大,其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生活体验的同时,也使人们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学生也是智能手机使用的主要群体,作为年轻的一代,他们对利用智能手机互联网获取信息、社交、游戏、学习等方面的认知需求特别强烈。但是,因为心智还不够成熟,学生在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方面的不足使学生难以将这一新技术很好地应用到学习方面。
  一、微课程助学生课前预习
  微课是“微型网络课程”的简称,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一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1]。对于学生而言,微课不仅指微课视频,还包括学习任务单、微课配套的进阶练习等。教师在课前将学习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含学习任务单、进阶练习等)上传到班级的微信群、QQ群或地理微信公众号共享,安排学生利用微课资源自主预习。学生根据任务单观看微课视频,完成进阶练习,评价自主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微课预习,发现了存在的疑难问题,便于在之后的地理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微课视频一般持续时间较短(10分钟以内),主题突出,目标明确。这种“碎片化”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大有裨益。微课这种非接触式的知识传递方式让学生可以不用和教师面对面,就可以获取到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且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复观看,有效解决了地理课堂上学生理解层次差异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的困扰。要实现这一环节,对广大的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凝聚着地理教师集体智慧。教师先要通过集体备课,探讨重难点知识的处理,反复斟酌,明确思路,然后制作课件,录制并加工视频,设计与微视频相应的配套进阶练习。由于初中地理涉及的重、难点知识较多,大量微课资源的形成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一个团队较长时间的共同努力。中、青年教师是微课制作的主要力量,一方面他们需要参考和借鉴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完成微课设计,另一方面他们要独立完成教学课件、微视频的制作。微课程资源的开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新媒体技术添课堂生色
  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希沃授课助手可以实现移动设备与多媒体设备的同屏教学,帮助地理教师去除讲台禁锢,增强师生互动。在同一无线网络下,移动设备通过扫码连接实现对多媒体设备的控制。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离开讲台远程操控PPT,并且能利用移动设备对PPT中的内容进行实时批注,有效地提升了人机互动。授课助手帮助教师摆脱了讲台的限制,使教师更深入地走入学生中了解他们的课堂学习状况,以便及时做出教学的调整。另外,授课助手还可以现场实现拍照上传,相当于升级版的幻灯机。教师利用移动设备将学生的课堂习作当堂拍照上传,让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批注点評。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逐渐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学生自评是重新认知自我,建立自信的过程;生生互评是学生借鉴他人,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教师评价,师生的思维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
  三、微信群搭课后交流平台
  初中的学习任务特别繁重,课程安排得比较紧凑。在校期间,地理教师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准确地把握学生存在的疑难点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建立班级师生的微信群,可以有效、高效地实现师生之间课外联系。在微信群里,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困惑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其间,其他的学生也可以参与交流讨论。师生之间通过文字、图片、语音、甚至视频等多样的方式组织表达对某一(类)问题的理解。这种开放式的讨论交流易于教师发现学生思维亮点或思维障碍,以便于今后对该(类)问题教学策略的调整。微信群很好地搭建了师生课后的交流平台,这种教学方式拉近了师生心理距离,可以使教师引导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利用基于互联网的移动电子设备去学习。
  四、公众号拓地理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我们以教研组为开发团队,建立地理学习微信公众号——“又一村聊地理”,经常进行地理学习资源的推送。推送的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如用于预习和课后巩固学习的微课程、对考试典型试题的解析、对地理各专题学习方法的总结、对时事涉及地理问题的探讨、地理趣闻等。微信公众号逐渐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既是地理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又开阔了学生的地理视野。教研团队经营微信公众号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完善的过程。微信公众号成为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它见证了地理教研团队的提升,是学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参与课程改革的一张名片。
  综上所述,互联网具有通融互联的特点。通,即互联互通,打破了时空限制。基于互联网的微课程、希沃授课助手、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无障碍沟通与交流。融,即多元要素融合。互联网助新理念、新技术、新教法融入并服务于地理教学,促地理教育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宋晓萍.谈微课的设计原则与制作流程[J].甘肃教育,2016(6):50.
  [2]王莉莉.翻转课堂的创新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59-60.
  编辑 冯志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