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历史的推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而且,已经有机地融入了教育领域,并作为一种先进的手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深度融合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深度融合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或者再加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一般学生大都不喜欢语文,嫌它没有英语、数学那么实用,嫌语文课背书太累人。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一、 图片导课,激发兴趣。
  比如说,在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竹石》一课时,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大约都在8岁左右。如今的家长都很重视对孩子的国学教育,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背古诗。我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背诵上百首古诗,至少《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75首都会背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再加上,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前两行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后两行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无论受到多大的折磨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这种坚定顽强的意志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表达了一种在人生道路上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所以,我在导课时,以PPT的形式出示了“梅兰竹菊”的图片(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通过“花中四君子”,走进博大精深的国学王国,而且为学习诗人郑燮“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埋下伏笔。一张图片,给课堂一个美好的开端,虽点到为止,却一举两得。
  二、 文字拓展,学以致用。
  在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六年级下册《熟读精思(节选)》一课时,有这么一个环节设置。我通过课件出示一篇白话文《蚂蚁和蜜蜂》(出示课件),与本课的文言文有形式的区别,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感悟古为今用,今人学古文(出示课件);古今贯通,今文通古理;拓展了阅读的量,迁移了读书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简单的文字PPT,用的得当(出示课件),照样能劝诫学生多读书,使他们的知识有宽度;常读书,使他们的思考有深度;读好书,让我他们的生命有厚度;活运用,令他们的心灵有温度!还利用PPT和大家分享了“朱子读书六法”中的另五种方法:循序渐进(在《朱子读书法》中朱熹说:“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循序渐进,是朱熹反复强调且始终坚持的治学之方。朱熹认为:“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所以”。总而言之,“未明于前,勿求于后”。朱熹循序渐进的读书原则,主要是强调学习要有踏实的作风,追求扎扎实实的效果。)、虚心涵泳(朱熹极力主张读书一定要虚心涵泳。他说:“学者读书,须是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 他认为,读书时应该边读边思考,用心体会圣人的思想,反复揣摩圣人的话语,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理解书中的深意。)、切己体察(所谓切己体察,朱熹认为:首先读书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即要求读书时不能只在纸面上做工夫,还必须将书中道理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他说:“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凡平日所讲贯穷究者,不知逐日常见得在心目间否?不然,则随文逐义,赶趁期限,不见悦处,恐终无益。” 从读书法的角度来看,朱熹强调读书必须联系自己,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行动,这个观点是可取的。)、着紧用力(即读书时必须抓紧时间、振作精神,不能疲疲沓沓、松松跨跨。“宽着期限,紧着课程。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且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甚么精神,甚么筋骨!” 意思是说,考虑到熟读精思的需要,总的读书计划指标不能定得过高,期限不能安排得过于紧凑;而在具体实施时,例如读一本书时,就绝不能松松垮垮,一定要抓紧时间,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居敬持志(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最基本精神。朱熹认为,做学问的诀窍“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而“读书则实究其理,行己则实践其迹”,居敬也就是要从内心中严格尊崇礼法,专一有恒,一刻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持志是要有坚定志向。朱熹说:“立志不定,如何读书?”要立定学圣贤之道、修身养性的志向,才能真正取得成效。)。并结合传统的赠送“锦囊妙计”之法,把由“熟读精思”引出的朱子读书六法中的其他五法奖励性地推介给大家,引导学生有方法、有步骤地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育学生不仅要把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更要从生活中去学习语文,也就是现在提倡的大语文观。
  三、 音乐烘托,激发创作
  还是在执教《竹石》一课,结尾时,我以实物——文竹盆栽,配上纯音乐《风的色彩》,再加上自编小诗的朗诵,诗书画三位一体的书法作品展示,引领着学生从学诗,到赏诗,再到爱诗,最后达到激发学生作诗的目的。
  其实,从这两节课例中,大家应该不难看出:要使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需要的不只是漂亮的图片、美妙的音乐、花哨的形式、或是技術含量超高的FLASH动画,更应该是准确的切入点,巧妙的结合点、恰当的知识点,还有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扩展点。这就需要我们当老师的平时既要多研究教材,又要多学习信息技术,还要多琢磨如何使二者深度融合,促进我们的教学,真正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利民.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166-167.
  [2]金丽丽.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J].黑河教育,2019(04):18-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2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