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学会阅读才能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拥有阅读能力是从其他科目获得知识的基础。阅读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综合理解的基础。同时,写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会如何获得知识并不难,难得是如何将获得的知识表达出来。所以现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上。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语言的认知程度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他们没有明确的体系和理论,只是通过日常的交际和模仿获取语言和行为的对应表达方式。基于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进而培养大方得体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读写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一、 引言
读写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关键,不仅是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其他科目的理解,还因为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学习锻炼模式。除此以外,读写能力的培养,还可能反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因为阅读习惯的培养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拥有了求知欲就会对课堂教学越来越感兴趣。同时,一个具有良好读写能力的学生将会拥有更多可能培养出逻辑思维能力,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和意识。这种读书后思考,思考后写作的模式,会帮助学生提高总结和表达的能力,让他们“有所想、有所写、有所读”,这才是我们最理想的教学模式。读写结合的语文阅读模式,将会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多可能性。本文将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浅析其可行性,以此为各位同仁提供借鉴。
二、 新课标要求下,读写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就学生个人来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将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一个人阅读量越大,吸收的知识也将越丰富,思想心灵境界也会达到一个质的提升,所以为什么我们总强调“读好书、好读书、讀书好”。教师就是那辛勤的园丁,学生就是那刚出芽的嫩苗,只有吸收了大量的养料,才能在学校这片土地上种出长势喜人的好果子。
其次,阅读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是很重要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光需要判断作者对于情感的表达,还要理解文章背后的深刻内涵,同时还可能需要学习作者的一些修辞和表达。这些结合在一起,就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概括总结和纲要提炼能力,间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最后阅读量的大小将直接决定了写作能力的好坏。生活素材是一个作家写作的源泉宝库,如果没有丰富的阅读经验和知识积累,就没有办法熟练地作用各种修辞手法。所以经常有老师强调学生应该多积累好词好句,这些都说明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三、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首先教师还是应该为学生列出必读书目,但要考量他们的兴趣所在,不可以跨越理解能力推荐书目,那样可能会适得其反。然后要求大家每星期上交一次读书笔记,或者是对书籍的理解和评价。当然也不需要太华丽的辞藻,只要能够语句通顺、理解到位就好。毕竟名著阅读一直都是我们基础教育中比较有力的培养策略。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语文课本上的必读书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让同学们真正理解到读书的乐趣和成就感,可以在班级里举办读写沙龙,让同学们每人写几句话,看看谁能将课文总结概括得最精炼。也可以每周在班级里展示几个完成度较高同学的作品,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心理,促进共同发展。当然必不可少的是每周的写作课上,教师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料和体验。诸如此类的小活动都可以让他们乐在其中,潜移默化地了解读书的好处。
最后,阅读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或是大家名篇中,而是更应该立足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读新闻,写小故事也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应该学会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渠道和方式,帮助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四、 结束语
语文就是一门阅读和语言的艺术,它在生活中滋养丰富,也在生活中凝练发展。想要培养一个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就要从最基础的读写能力入手,帮助学生打好知识的地基,这也就是所谓的“授人以渔”。要想培养较强的语文素养,就要以读写结合的方式磨练自己的阅读语感和写作手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读写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长期目标。双管齐下,必能有所收获。总之,把握好阅读和写作这两大利器,就能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
参考文献:
[1]李慰萱.双剑合璧让教学更高效——漫谈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7).
[2]胡亚杰,何昕,段利军,周永芳,黄艳.读书笔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卷三),2017.
[3]邱光芳.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实践探索[J].中华少年,2017(25).
作者简介:
文世康,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桐梓县官仓镇响水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12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