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夸夸群”风靡高校引热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9年3月初,“夸夸群”开始在国内各大高校间风靡。所谓“夸夸群”,顾名思义就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来夸人,不论在你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只要你在群里简单阐述一句,随后附上两个字——“求夸”,马上就会有许多“夸友”一拥而上,“有理有据”地对你进行夸赞。“夸夸群”的核心就是无论说什么都会被赞美。
  “夸夸群”的前身是2014年在豆瓣建立的“相互表扬小组”。在小组内,发帖者只要发帖“求夸”,不需要深思熟虑,不需要解释前因后果,只要你愿意说出来,回帖者就会夸奖你。如今,伴随着这股“夸夸”风的兴起,不少电商平台还趁势推出了“夸人服务”,只要花费20元购买服务后,便会被拉进一个群里,群里人会从长相、性格等各个方面夸赞购买服务的人。
  许多人对于“夸夸群”的出现表示惊喜,认为换个角度看问题豁然开朗,不失为一种解压方法;也有一部分人对此表示担忧:“毕竟问题实际上没得到解决,有掩耳盗铃之嫌,且一些夸奖过于浮夸,事实上只会起到反作用。”
  “夸夸群”可以有,但別依赖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需要被夸赞,这的确不假,偶尔一试倒可以,但如果过度依赖这样“虚情假意”的“夸赞”,后果可能就不堪设想了。人有被夸赞的心理需求,但别人的夸赞必须是真诚的。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知道自己是不是配得上别人的夸赞。而在“夸夸群”中的夸赞却是无原则的,别人根本就不认识你,却对你说了一大堆夸赞的话,是不是自己就可以信以为真?
  诚然,在“夸夸群”中获得夸赞,让自己的心情愉悦一下,这无可厚非。但最怕的就是对这样的群产生了“依赖性”,听多了好话,其他话都听不进去了,那就需要警惕了。其实,除了“夸夸群”,还有“怼怼群”,就是说别人不好的话。即使是心理素质好的人,如果总是接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不入耳的言论,也会觉得糟心,恐怕最终也承受不了。当然,不管是“夸夸群”,还是“怼怼群”,大多很快演变成了一种“生意”,只要付了钱,就有人负责夸赞或者责骂。时间久了,购买这种服务的人恐怕会患上心理疾病。
  去年,曾在网络上流行的“对喷群”受到了广泛质疑,但对于“夸夸群”,因为是夸赞,许多人觉得没什么,觉得只要可以让心理得到安慰,就应该给予鼓励。但虚假的夸赞听多了,也不是件好事。年轻人有心理方面的压力,可以利用运动、找亲朋好友聊天等方式解压,如果对“夸夸群”过分依赖,则应保持警惕。
  不妨把“夸夸群”视作年轻人享受过程的一种方式
  “夸夸群”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专家指出,年轻人“求夸”,表明他们在生活中缺少激励和支持。这些意见有一定道理,但是,“夸夸群”真的能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吗?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的“夸夸群”不过是一种信息时代消费主义的表征。消费主义,就是把个人的自我满足和快乐放到第一位。在这一文化环境中,消费已不再被看作是一种手段,而是成为目的本身。为消费而消费,就成了消费主义者所要追求的目标。所谓年轻人缺少激励以致“求夸”,或者缺少动力以致颓废,很多时候不过是外界的想象。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享受过程,仅此而已。
  “夸夸群”的走红也带来了附加物“怼怼群”,想来它的生命力只会比前者更短暂。为何?因为从后者中能够获得的快感远比前者来得少。至于有人已经开始利用“夸夸群”谋利,实在也是不足为奇。此举不正为消费主义增添了更生动的注脚吗?只是,这并不是一笔好生意。理由很简单,“夸夸群”注定只是网络世界中的一颗流星。
  既然如此,对于“夸夸群”既不必批评,也不必推崇,不妨冷静旁观,抑或尽情参与。就算“夸夸群”很快消逝了,也大可不必怅然若失,在这个变化太快的时代,会有一波又一波新兴事物向我们袭来。很多时候,它们并不具备什么“意义”,也不在乎这些虚无的概念。它们,就是“碎片化”本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13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