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语文学习能为中小学生的发展开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在小学阶段就应特别重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以促进学生在语文语言素养的推进和全面发展。因此,作为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应积极寻找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改革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融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是知识传承的桥梁。我们的先人前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琅琅上口的唐诗,意境深远的宋词,拨人心弦的元曲和包罗万象的小说,对于我们来讲,这是一次次文化的洗礼。
语文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素质的标准之一。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处处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诚然,三寸不烂之舌再加上一副铁齿铜牙定会招来别人的明眸睐眼,相信任何人都乐意在大庭广众之下滔滔不绝,妙语连珠。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它培养了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无论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都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所以让我们好好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更好地做人。
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灵活掌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时老师直面学生,老师是否讲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陈腐僵硬的教学方法必须废止,不顾学生想法,直接灌入式教学,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散,影响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灵活运用课堂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语文教学有深有浅,体例也不相同,教师必须因材施教。
1. 文言文教学
对于文言文宜用串讲法,对于语言文字较大的文言文,老师可以逐字逐句地讲解,再成句成段的串讲。串讲的方式,应依据课文的难易程度进行。难度大的可以边讲边串,难度小的可减少串的次數,扩大串的范围。在不断归纳总结文言常用句式及虚实词运用规律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理解文言词句的能力。
2. 白话文教学
对浅显易懂的白话文宜通过朗读来体会其重点及中心之所在。了解篇章结构和文理线索并宜通过提问来发散思维,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领悟。特别是”速读”法值得一提。教师限时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和关键之处,集思凝视如此完成第一遍的阅读,然后将课文的要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启发学生。教师要深化训练他们在高速下的记忆力、理解力,要求做到读音准确、熟练流畅、有感情。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次训练,学生的速读速记和把握要点的能力就得到极快的提高。
3. 提示点拨难点问题,畅通思路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是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突破口。教师要鼓励学生问难,因为问难的本身就是一个思维创造的过程。对课文中的难点问题还应采取提示点拨法。教师指点关键之处,可使学生遇塞而通,打开其接受知识信息的通道,更大限度地接收和处理知识信息。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1. 保持微笑,塑造亲切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着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2. 欣赏并赞扬学生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进行赞扬,有了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自然而然效果好。可以说,赞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学习兴趣,赞赏能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3. 采取分组讨论法
老师在讲解某些难懂的问题时,可以拟一组有代表的而又稍难分析的句子,要求学生以同桌前后的四个人为一小组或以班级小组建设成员为单位进行组内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这增强了每个同学的参与意识,也调动了他们积极动口、动脑的兴趣。其实,对听说读写中一些问题都可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讨论情况及时交换、小结,作出评价。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做好课堂课后反思工作
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抓住时机,认真进行反思记载。教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课后可在新知导语、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课后反思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语文对于我国来说,是我们几千年来文化智慧的结晶和探究人生的启蒙之学。学习语文主要是让学生们知道,语文这门学科是一片汪洋的大海,她蕴藏着大量的探究知识。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来说,此时期是他们从认知世界走出来,开始面向人生素质的启蒙时段,是学生兴趣爱好、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精神的培养与和谐发展的关键期。语文学习能为中小学生的发展开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在小学阶段就应特别重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以促进学生在语文语言素养的推进和全面发展。因此,作为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应积极寻找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魏娟.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 学周刊,201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18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