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民族地区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与利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民族地区图书馆在地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中发挥着独具特色的作用,馆藏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是新时代民族地区图书馆履行职能的基石。本文从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建设特色馆藏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再对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民族地区图书馆彰显特色,丰富资源类型;专人负责开发利用;区域性图书馆整合资源,实现共享;创新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2-0061-02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其中第四十一条里提出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馆内古籍的保护、古籍宣传、古籍数字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条款里可以看出对古籍馆藏、特色馆藏的重视度,新时代国家倡导“文化自信”的宏观表现。民族地区图书馆需要与时俱进,开发利用地方特色馆藏,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地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一、民族地区图书馆特点
民族地区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对渲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重要意义。图书馆是收藏文献资源,保存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发展都普遍落后于发达地区的图书馆,由于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信息不发达,经济增长速度慢、科技发达水平较低,新型技术普及率不高。但是民族地区有自身的地域特色、历史悠久的民族特色。依托自身的特色,定位自身的功能,开发特色馆藏,建设本地区独有的馆藏是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新时期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必要性
1.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中国各少数民族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各地区图书馆承担着文献收藏、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民族地区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能够保存、传承、弘扬当地的特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加深民众对地方文化、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加文化归属感,文化自信。
2.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选择。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很多传统行业的运营以及服务模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途径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渗透在各行各业中,图书馆也不例外。因此图书馆顺应新时期的要求,加强地方特色馆藏工作的创新、加强特色馆藏建设利用,加快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
3.图书馆自身发展需求。回顾图书馆服务的历程,历经了图书馆传统文献信息服务、复合图书馆信息服务、数字化时代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图书馆的以纸质文献的收藏与利用为基本任务的模式转变为收藏与利用载体类型多样化、信息开发多样化和信息服务多样化的新模式。图书馆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建设,既是互联网新时期的需求,也与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的需要相吻合。
三、特色馆藏建设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1.认识问题。目前多数图书馆存在重藏轻用,对地方特色资源、民族资源的利用率和读者用户的满意度不够重视,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热情不高,下功夫的力度不大,大多数馆把特色文献深藏闺中,不予开发利用,不对外开放,不支持共享。有的馆虽已建设了特色馆藏,但由于重视度不够,在内容、数据量、知识关联等方面都很欠缺,不能够全面反映本馆的馆藏特色以及地方特色。
2.经费问题。经费限制是制约民族地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地区文献需要稳定的经费投入,用固定专项资金去采购,收集文献、音像资料、图画等相关资源。对特色馆藏进行数字化、建立特色数据库都需要大量的技术、资金、人力保障。目前而言,极少数的高校拨出专项资金,安排专人深入基层、深入民间,收集、购买散落在民间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3.开发利用率低、宏观调控弱。民族地区政府以及高校没有整体对特色馆藏开发利用的宏观政策,并且技术手段落后,对资源的保护不够到位,特色数据库少,全文数据库少,特色资源共享程度低,没有整体解决版权问题。已建设了的特色资源库普遍数据量少,能达到CALIS项目要求的不多,如新疆大学图书馆的“新疆研究数据库”数据信息600条、“少数民族特色数据库”收錄数据400条,而大连民族大学图书馆所建设的5个民族库中,仅一个库的数据就达到1万条。
四、民族地区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几点建议
1.彰显特色,丰富资源类型。新时期图书馆必须有自己的特色馆藏,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把相关的有一定研究价值和保存价值的文献资源采集整理、收集利用和开发,建立各自的特色资源库,包括地方文献、年鉴、民族特色文献、地方史料文献、专题文献等。并定制特色资源的选题、建设方向、标准规范、主题等,积极依托自身功能定位及地域、民族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图书馆品牌资源,塑造民族地区特色名片。
2.专人负责开发利用。图书馆在发挥提供信息服务、社会服务的同时,要抓好本区域、本地区少数民族的特色,建设特色馆藏,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特色馆藏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支持,因此图书馆应设立专门部室或专业团队负责建设特色馆藏,待特色馆藏建设后再对其进行数字化、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后续还需要不断地充实资源库的内容,更新信息、维护数据,为用户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区域性图书馆整合资源,实现共享。各图书馆资源共享是现代图书馆进程中的必然发展趋势。各民族地区图书馆树立资源共享的合作理念,协调管理,效益最大化。条件成熟、经验丰富的图书馆作为领头羊,发挥示范作用,多馆合作,建立起共建共享中心,定制实时传机制,各馆的专人导入资源到共建共享中心,中心再以终端的形式供用户所使用。此外、与博物馆、档案馆等文博单位的收藏有重合之处,借鉴博物馆先期搭建的平台,提高效应服务理念也有可取之处。与科研机构合作,提高研究能力。
4.创新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用户有效使用是特色资源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图书馆学五定律”的第一定律:是“书是为了用的”,图书馆收藏和保存文献目的是为了得到充分的利用。特色馆藏可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研究提供特色高层次的知识服务。因此拓展图书馆的服务业务,完善参考咨询,充分发挥特色资源库,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开展专题服务、深层次服务,构建独有的服务体系,更好的为民族地区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经济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结语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优化知识资源体系,在夯实传统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开发特色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特色资源库,实现地区内共建共享。并通过特色资源整合,挖掘特有的文化内涵,为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库服务。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性工作,民族地区图书馆立足本馆实际,发挥自身特色资源优势,合理规划,重新定位有形资料的价值,构建高质量的资源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7-11/04/
[2]黄萍莉.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数据库发展现状及相关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8.
[3]王婷.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以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7,(1):5-7.
[4]黄雯越,王铮.数字环境下研究型图书馆的特藏建设:内涵、趋势与实践案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6,(9):40-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6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