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个性化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颁布,学校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因此,学校应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的创新与变革,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凸显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 以数字资源集成校本化,奠定个性化学习根基
  学校应以优秀教育资源建设、应用和共享为手段,让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校园网是为学校实施教学、日常管理、信息交流等提供服务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应用软件和资源库建设是校园网建设的核心内容及关键所在。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设:第一,组建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视频点播系统、学校业务管理系统、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等。第二,鼓励全体教师自主参与,建设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校本资源库,如课件库、试题库、教学案例库等。第三,要建立以电脑软件、驱动程序和映像文件为主的软件资源库,建立以学校日常活动图片、视频资料为主的记录资源库,建立以学科教学多媒体课件、课例为主的多媒体资源库,建立以电子图书为主的电子阅览资源库,建立以班级管理为主记录学生成长的成长记录资源库等。同时,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师生应用网络的积极性,提升学校信息化品味,使校园网成为学校发展和展示平台。
  ● 以学习方式交互化與学习课程多元化,达成个性化学习目标
  交互化,首先是与学习材料的交互,也就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有优势,关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是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预习,传统的预习方法是学生标出重点和疑问点,写出读后体会。而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支持下,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背景与细节,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同时要突出本课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二是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自主操作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一对一iPad个性化学习课堂上,学生利用iPad的直播功能,将小组的研究过程与成果以在线的方式推送给其他同学。
  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是实现培养人才的现代化。所以学校应在常态化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可以包括电脑绘画、航模、船模、机器人、STEAM等课程。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中,要做到师资配备——激发教师潜能、校内校外结合,学生参与——全体学生参加、兴趣特长选修,师资培训——专业培训保障、自学感悟提升,课程实施——兴趣课堂引路、课外实践辅助,课程推进——政策倾斜支持、管理评价保障,课程提升——环境氛围打造、活动落实促进。学校还应建立课程研究的组织机构,实行课程负责人制,明确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主要参与成员的职责,完善校本课程管理过程制度。保障课程研究的时间、资料、设备等课程基本实施条件。
  学校还要努力搭建更优化的网络资源平台,提供更丰富的网络展示空间,使教师、学生、家长在大数据的环境下转变教育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让教师更善教,学生更善学,家长更善育。例如,要求学生在清明节期间利用互联网参与网上祭英烈活动,在国庆节期间向国旗敬礼,假期参与网络征文和文明小博客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别智能机器人大赛,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 以教学模式特色化,突出个性化学习重点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具有鲜明的教师个性化与学生学习过程个性化特质。学校研究一对一iPad个性化学习的三年中,多名教师参与到融合课堂的研究中来,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等多门学科。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教师们提炼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例如,“四步六用”教学法,四步即“个体自学—小组交流—群体汇报—小测反馈”的教学流程。六用是指在课堂中的六个点位使用iPad,即资料收集与整理时使用,小组交流中使用,群体汇报时使用,练习测验中使用,反馈释疑时使用,总结提炼时使用。又如,yytsw几何图形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微课引入—个学探究—群学释疑—互问互答”。这些教学流程与教学方法的总结,虽然稍显稚嫩,但却是教师们在不断实践与思考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强操作性和高效率性的课堂操作方法。教师们信心满满,在未来实现智慧教室的进程中,这些凝结着教师心血的理论与实践必将成为实施智慧教室与智慧课堂的坚实基础与积极引领。
  ● 以网络研修有效化,助力个性化学习发展
  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为牵动点,而信息化首先是教育人的信息化,教师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必须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研修模式。所有教师应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电子备课,使电子教案成为常态化。笔者所在学校特有的四步备课法即梳理知识、主题备课、组内教研课、纵向备课,其中梳理知识和纵向备课均是在网络平台上完成的,这样既节省了备课的时间,又解决了教师备课必须在统一时间安排的问题。学校每位教师均在市级人人通系统开通个人学习空间,发表教育教学日志、撰写教育心得、交流教学反思。促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加入网络名师工作室进行网络研修,在名师工作室里,教师们积极讨论如何合理使用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如何制作和改造适合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的课件,如何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能力,探讨以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方法,确立微项目研究主题。同时,学校要重视教师信息技术手段培训,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要参加两次包括白板使用、微课制作、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相关培训,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素养迅速得以提升。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生个性化学习应该具有“轻量、有趣、社交化”的特点,这是互联网给新时代个性化学习贴上的新标签,个性化学习也应该朝着混合式学习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努力再造适合的课堂流程,让信息技术的发展真正为学生“学好”而服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7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