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人们在社会生活环境当中谋求生存与发展最为重要的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综合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能否解决问题受个体对问题是否理解到位所决定,文中将详细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将来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未来人才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量,还需要具备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高,亟待提升。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培养,具体教学当中,一定要调动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学习。
  一、 加强师生间双向互动
  思维方式是学生问题解决的主要思路,也同样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追求高效率的教学,大部分教师过于追求课堂的容量,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未充分重视起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造成学生机械式的听讲,套用公式的学习模式,导致思维方向僵化。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要重视加强双向互动,学生具有崇师、惧师的心理,亲其师而信其言,教师要主动亲近学生,让他们想说、敢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地位,进而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真正的激活学生的思维。
  比如,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过程中,笔者通过利用问题教学的方法加强双向互动,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笔者提问:“如果你有20元钱,花了5元买了一个笔记本,花了2元买了一支笔,最后还剩多少钱呢?”通过这样的方法充分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这样情形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开动脑筋,回答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利用这样的方式,转变往常教学当中死气沉沉的教学模式,进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教师依靠问题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适当地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发现以及探索新知。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实际的生活情境,比如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上课前布置好预习作业,让学生搜集带角的物体,教学中学生拿出这些物体来分享,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相同点,让学生加强合作学习,通过与其他人合作,探索出角的特点。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经过思考后与其他学生合作讨论,主动积极参与到探索活动当中来,整个流程中,学生处在活跃的状态下,有助于学生间的思维互补,提高学习效率。这堂课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角的现实应用以及优势。
  三、 培养学生自主提问意识
  思维训练最初期的阶段就是提问,从“疑问”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现实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真正了解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让学生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产生深入研究问题的意识。例如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节课的时候,笔者指导学生对“4、6、8的最小公倍数”进行分析,学生依靠求解最大公因数的公式来分析,最终获得结论是48,之后教师让学生来验证,最终的结论是错误的。这时,学生会感到疑惑,答案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求解呢?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提问意识被激发出来,加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的逻辑性。
  四、 模拟操作
  模拟操作就是利用探究性的动手操作活动,模拟问题情境,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主要是经过自主探究,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变为一个已知的问题来展开推导性的研究。经过开发性操作策略的训练,不但可以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比如:“一辆客车的车身长为12米,经过一座桥长为300米的桥,这列火车保持每秒15米的速度前进,经过这座桥需要多久?”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容易使用300÷15来解决问题。教师并未立即做出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利用学生身边现有的熟悉的物品进行操作模拟,直观生动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正确顺利地解决问题。如将铅笔盒当作客车,将课桌当作大桥,模拟火车过大桥的情境。学生可以做出判断:需要把300米的桥长加上车身长当作路程除以速度才是过桥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五、 重视问题变式与迁移
  变式练习是在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下,解决问题是在变式练习水平上的较高要求。适当的变式练习可以为解决问题带来必要的技能基础,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相反,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变式练习带来充分的知识与广阔的思维空间,提高了传统教学质量。具体教学中,要利用迁移例题的解决方法。例如,学生学习植树问题后,建议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如数数学校围墙上铁栏杆有多少根,用手拃一拃两根铁栏杆之间的距离大约为多少,计算第一根铁栏杆到最后一个铁栏杆的总长度为多少米?或者数一数路边路灯的盏数、估计每两盏路灯之间的距离,估算道路的总长等。尝试学以致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强专题实践练习。还例如学习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后,可以把房间的面积进行计算。如果要铺地板,根据合适的价格来购买地板砖,需要购买多少块地板砖,一共要支出多少錢。除此之外,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展开多种知识之间的比较、梳理与融合,将新学到的知识以及已经学到的知识适当地联系起来,构成系统化的认知体系,帮助学生在变式练习中解决不同数学问题,如此一来能够让知识变得更加系统条理化,从而深化知识结构。
  综上所述,详细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更生动形象的形式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来,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最大化的帮助,教给学生使用数学思维方式进行观察生活当中的现象,解决平时生活当中的问题。数学课堂当中,只有重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真正作用,提高学好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师要加强师生间双向互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提问意识、模拟操作、重视问题变式与迁移,从而培养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树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4):121-122.
  [2]王梦晖.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8):102.
  作者简介:
   黄来水,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东厦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84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