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少教多学”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无数人也一直在摸索作文教学的模式,“少教多学”模式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尝试,学生具备了写作的基本能力,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才能在考场作文题目的促使下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关键词:“少教多学”;中学作文;教学
   一、 引导学生挖掘熟悉的题材
  平时生活,看来平常细微、不经意的生活构成了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和那绚丽多彩的人生。引导学生去挖掘熟悉的题材又何尝不是一种学习呢?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总感觉熟悉的地方没东西可写,总认为文章若不选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材料就没有意义,其实不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写作不是生活的装饰,它是生活的本身。”
  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战场,教师得引导学生利用好校本材料,适时的提醒学生去挖掘身边的美,课本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东西,教材里面蕴含无尽的宝藏,教师要引导学生好好地利用教材,避免一到写作文就到处找材料的现象,如在教《再别康桥》这些现代诗歌时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仿写一些诗歌。高一下学期开始写议论文,大量的论据都可以从课本里面找,陶渊明、李白、苏轼、苏武这些人都可以成为作文的论据,不同角度的分析,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话题作文中应用。学生已经有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对熟悉的校园现象也会有话可说,这时可以鼓励学生写周记、生活随笔,作文本身就是“时时处处都是作文”。引导学生写身边事、记身边人、议身边现象,提供如《中学生交谊舞现象的思考》《风风火火的家长会》《今年的教师节》这样一些可以探讨的话题让他们去思考。同时教师还得关注学生的特点,知道他们平时都爱干些什么,如现在的学生,唱歌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广东的学生,受港台乐坛的影响,几乎个个能唱,教师也可以让他们把一些优美的歌词用到文章中来,化用一些经典歌曲来让行文摇曳生姿。如宽容话题可以化用《冬天里也有阳光》歌词“春天风光美好/花开分外妖娆/多少恩恩怨怨/把它忘掉”。
  二、 评讲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走进新课程》中要求“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强调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以写作为乐,享受写作”。可目前的学生作文情景似乎事与愿违,老师不愿改,学生不愿写,写了之后老师发下来,学生不愿看评语,匆匆地将作文收进抽屉,藏在了心底。其实在作文评讲中我们同样可以很好地落实“少教多学”,
  语文课堂,可以大胆地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合理分组,一般是把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搭配。小組学习在作文的评改中尤其重要。就教师而言,因为有小组合作评改做基础,比较容易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作文评讲的针对性,还可以把小组学习作为深化课堂教学的契机,进一步开展组际交流或全班教学,使全班同学共同获益。就学生而言,作文都是同龄人在欣赏,更容易发现优点,多个同学的评语也会不断地诱发创作的冲动,而且有助于培养合作的能力。
  人性最深刻的禀赋就是渴望得到肯定和赞赏,学生作文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写作文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赏识是学生写作的近景性动机,如果我们关注到了这点,就该好好地激发这种写作的激情,小组互评就是很好的契机。老师要从学生的评语中去找表扬学生的机会,实行亮点评价,从评语的角度、从评讲的角度、从发表的角度去激励他们。如果以教师的写作水平去苛求学生,会将学生的作文批得体无完肤,也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写作激情,如果被打击得多了,学生自然就怕写作文了,反之,如果每次都找学生的亮点去评价,这种写作的欲望也会被激发出来,那么每次作文后学生都会很期待发作文的那一刻。
  作文评讲多讲好的,就地取材,鼓励各个小组推荐班级内的好作文,把好作文复印出来,张贴在优秀作业栏里,教师每次都有意识地去选一些小组,让更多的学生作文有张贴的机会,对写作水平暂时还落后的学生,教师就鼓励组长整理他们的优秀段落或者精美的句子,整理好让他们自己签上大名,同样拿出来展览,这样每次作文都可以激励学生好一阵子,学生有了写作文的愿望,如果想让同学们的作文更上一个台阶,或者说出现一批精品作文,教师还得想办法让他们的作文走出去。这种走出去的方式很多,鼓励他们去投稿,如校报、校内杂志,对获奖的同学要大肆宣扬,让他们带动班级的写作风气,老师需要做的是提供给他们可以发表文章的地方,然后提醒他们不断地积累,选自己的好文章,不断地修改,要拿去投稿的文章花再多的时间他们也愿意,一年下来获奖的学生也有不少,把每次发表的文章以及相关的奖项都复印放在班级的展览区内,让这种激励更长久些。一路下来,似乎也印证了“好作文是夸出来的”。
  三、“教”在零碎的时间,让积累成就学生的作文
  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谈何创作呢?钱钟书、林语堂之所以被称为大才子,除了他们创作时头脑不断闪现的思想灵光,很大程度来自他们写文章时可以旁征博引,对各种材料信手拈来、化用无痕,而这种能力则需长久的积累。胸中有丘壑,才能下笔如有神。
  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必须依赖足够数量的诵读或背诵,而人往往都有惰性,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每堂课前五分钟以及早读时间都可以拿来给学生读书、默写、这些零碎的时间老师基本可以实现少教甚至是不教。
  当然,作文最重要的还是要勤练笔,高中生从进校开始就养成写周记的好习惯,这些周记不应该听之任之,各个学习小组及时的评改,定期进行展览,挑选优秀的投稿,或者在校报及校园杂志刊登,在广播网中宣读,这些都能很好地鼓励、督促使学生坚持下来。
  作文教学路漫漫,老师也绝不能用教来代替学生的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用时间、用精力、用情感慢慢去涵养,直到学生能在考场作文题目的促使下,信手拈来都成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叶圣陶.叶圣陶谈教阅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10).
  [3]余艳.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如何革新思维提升教学质量[J].才智,2015(25).
  作者简介:
   梅红,广东省肇庆市,广东省肇庆新区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8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