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本课堂”下,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经典诗文具有的文学价值及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毋庸置疑的。吟诵古诗词,可以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吟诵课教学可以从导入开始,通过音乐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画面美,其次,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平仄,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律美,最后,通过吟唱,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
  关键词:吟诵;教学;设计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古诗词的教学也是儿童感悟中国语言文字魅力的源泉,而“吟诵”让学生深入感受到了诗词的画面美、音韵美、节奏美,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所谓“吟诵”,金盾出版社《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吟诵”:“吟咏;朗诵。如吟诵诗歌。”事实上,真正的吟诵是吟咏,包含着吟唱诗歌。“吟”的总体特征是拖长腔,即“歌咏言”,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沉潜诗歌、理解诗意、进入诗境的目的。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画面美 上课伊始,先用一段《高山流水》的古筝音乐,把学生的思緒引入到古风古韵中,伴着那优美的旋律,我侃侃而谈,“同学们!一首《高山流水》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去感受它优美的旋律以及丰厚的内涵。
  接下来,出示《望庐山瀑布》《游园不值》《游子吟》等诗的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去猜诗名,并自由朗诵这几首诗,学生在朗诵中,初步感受到了诗词的画面美。随后,老师出示诵读的三境界:用口读,读准字句;用脑读,读懂内容;用心读,读出感情。让学生对诵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平仄”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音律美
  出示《问刘十九》这首诗:
  问刘十九
  唐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先让学生自己试读,再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读完后,老师范读,让学生仔细听,评价老师与同学哪些地方读得不一样?有些同学说:“老师读得声音长短有变化。”还有同学说:“老师读得有快慢变化。”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随即总结:“是的,同学们说得都很准确,正如大家说的“长短”“快慢”变化,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平仄”,接下来,立即出示“平仄”的微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仄的相关知识点: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的基础是四声,四声在古代有平、上、去、入四个音调。平包含平声,仄包含上、去、入三声。平:平声平道莫低昂,上: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去声分明哀怨道,入:入声短促急收藏。
  学生学习之后,师生一起归纳:“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平长仄短,平轻仄重”“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学生对平仄了解之后,让学生自己试着标出这首诗的平仄,并试着诵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 - ∨ / / ∨∨ /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仄
  ∨ / - ﹨∨ / ∨﹨ - /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为了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平仄的朗读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巧妙运用手势进行比划:首先,让学生伸出双手,读“平声”时,两手横向向两边打开,读“仄声”时,两手垂直向下点,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后,兴趣盎然,反复地运用手势诵读《问刘十九》这首古诗,在读出了诗的节奏美之后,随即抽查学生对诗的理解情况,“从诗的哪几句?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立即反馈:“红泥小火炉”这一句感受到其乐融融的画面,从“能饮一杯无?”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为了加深学生对平仄诵读的理解,教师又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让学生根据标出的平仄,边比划边诵读,读完后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平仄
  独在异乡为异客, 遥知兄弟登高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读中知,读中感,读中悟。使古诗词的理解不再拘泥于理解字词,理解诗句,让学生的思维尽情的徜徉于诗歌的海洋。
  三、此曲只应天上有,“吟唱”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音乐美
  在上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已经对诗词的平仄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渔歌子》的平仄,自己试读这首词: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平仄平平仄仄平
  西塞山前白鹭飞,
  平平平仄仄平平
  桃花流水鳜鱼肥。
  平仄仄
  青箬笠,
  仄平平
  绿蓑衣,
  平平仄仄仄平平
  斜风细雨不须归。
  随后引导:“孩子们,如果说这是一首奇丽的诗,它更是一幅美妙的画,一首动听的歌!”随即播放“渔歌子”这首歌,第一遍让学生听,第二遍让学生跟着唱,第三遍让学生按照老师教的“平仄”的比划动作,一边比划,一边唱歌,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诗词的节奏美,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到诗词的音乐美!
  总之,吟诵教学,开辟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新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画面,在唱中想象画面,在美中感受美,在美中理解美,真可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参考文献:
  [1]程华云.让古诗词这一瑰宝闪现它应有的光辉[J].新课程(中),2014(3).
  [2]周均涛.让古诗为语文课堂增添光彩[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4(2):24.
  编辑 杜元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15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