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间美术元素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美术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部分,其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生活中民间美术元素可谓是数不胜数,将这些美术元素融入教学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民间美术元素;小学美术;美术素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释放儿童的天性,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生活中的美,同时还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开发。为此,文章尝试分析民间美术元素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以促进教学长远发展。
  一、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进行美术教学
  民间美术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和形式可谓是丰富多彩,而在美术教学中经常能够见到民间美术元素的身影,比如说,剪纸、泥塑、木雕等都有在课堂上出现,其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地感知美术的魅力,有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将民间美术元素应用到课堂之上时,笔者发现由于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美术代表作品明显不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更加合适的教学内容,如剪纸和泥塑等是当地的特色民间美术,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规避这一类学生比较熟悉的民间美术资源,而是选择一些外来的,与教材内容契合的民间美术元素,借助知识的陌生感和新鲜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美术课堂中。
  二、结合学生生活背景,突出民间美术的实用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民间美术来源于民间,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最为贴近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比如说,剪纸在婚丧嫁娶中得到了频繁的应用,再比如说我们熟悉的年画也来源于生活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美术元素时,也要学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将生活中学生接触比较频繁、比较常见的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如在“端午节”时,不少地方有吃粽子、编五彩绳的习俗,编织也是民间美术的重要表现元素,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将这一传统元素引入到课堂之上,安排学生学习编织五彩绳。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工艺品店里售卖的各种五彩绳,观察这些五彩绳有哪些特点,进而更好地感知编织五彩绳的乐趣,然后给学生讲解编织五彩绳的方法,做好教学指导工作,在学生成功编织之后,鼓励他们将自己完成的作品送给爸爸妈妈。通过这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民间美术元素在美术学习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传承和发扬优秀民间美术资源。
  三、增强小学教师美术素养,创新美术教学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重要引导者,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因此,一直以来如何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都是广大教师极为关心的一件事情。民间美术元素在课堂上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美术综合素养,创新美术教育教学,丰富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要想灵活地应用民间美术元素,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有所提升。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教师教学能力低下,面对浩如煙海的民间美术资源,不能加以甄别和选择,可能会将一些落后的资源引入到课堂之上,这样不但难以发挥民间美术元素的积极作用,还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课堂上应用民间美术资源时,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大胆地开展民间美术教育培训,提升教师鉴别和审美能力,进而有效地提升教师的美术综合素养。
  以画梅花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知识时,可以先组织学生欣赏梅花,在欣赏过程中向学生提问,如学生观察到的梅花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梅花盛开之后,树上的叶子全部掉光了?然后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各个时期民间美术作品中的梅花,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美,最终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梅花,提升学生绘画技巧和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在此期间,教师也需要明白自我能力的提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发展情况,循序渐进地培养,以发挥民间美术元素的作用。
  总之,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有效地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能够进一步解放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审美意识。而且,民间美术元素在课堂上的应用,还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民间美术元素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推动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梁姗.中国民间美术在现代商业插图中的应该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4.
  [2]代振.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3]孙玉霞.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对现代设计流行色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12.
  [4]洪昱.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观对现代绘画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编辑 刘晓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17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