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师范院校开设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的必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威胁。师范类院校作为中小学师资力量的主要来源,为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基于此,通过对目前我国师范院校保护生物学课程开设情况的分析,阐述了在各层次师范院校广泛开设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的必要性,以及该课程对于全面提高各层次教师生物保护素养、不断提升中小学生和广大民众生物保护意识、实现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通识课程;师范院校;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7-0216-02
  近些年来,由于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持续恶化,许多动植物资源处于濒危状态,物种灭绝的速率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威胁。目前,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作为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相关研究已经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联合国宣布2010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为了不断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和采取更多的保护行动,科学而系统地宣传保护生物学的各方面知识则尤为重要和紧迫。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通识课程作为普通高等教育中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部分,与专业教育一起构成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全部内容[1-2]。它为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学生的全面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
  师范类院校作为以师范教育为主的高等院校,师范教育为普及教育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生物多样性危机愈演愈烈的现状下,在师范院校开设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对于全面提高我国基础教育中教师群体的生物保护素养,在未来的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渗透生物保护的思想,科学广泛地普及生物保护知识、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关注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然而,迅猛的经济发展和原本数量庞大的人口,使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动植物栖息环境遭受了过度的利用和严重的破坏。近年来,不断有高等院校开始开设保护生物学课程,越来越多的保护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和生物学家从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同时,我国也积极地开展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以及诸多濒危物种如大熊猫、朱鹮、百山祖冷杉、银杉等的拯救和保护工作。2009年7月11日至16日,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国际保护生物学会主办的第23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保护科学领域标志性的国际学术会议。这次大会对于推动我国保护生物学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增强中国在国际保护生物学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领域和实践操作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保护意识亟须增强。
  二、师范院校科学研究和毕业生未来就业的特点
  高等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高水平师资的使命,是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最主要来源。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以后大多数会走上中小学的教师岗位,从事我国的基础教育工作。按照2012年《中国教育年鉴》的统计,我国的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和师范专科学校等本专科师范类院校144所,在校学生人数达214万人,毕业生总数达56万人[4]。因此,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对生物保护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保护意识程度将直接影响广大的中小学生。加之目前我国普通民众的保护意识相对欠缺,从孩子抓起、从学校抓起树立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保护理念对于生物保护知识的普及和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尤为重要。
  三、师范院校开设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的潜在作用
  通过对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保护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全面系统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理论知识;(2)具备跟踪国际前沿发展动态的能力和同各级保护区和民众沟通交流生物保护知识的能力;(3)对保护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保护实践产生浓厚的兴趣;(4)不断积累、灵活运用和广泛传播生物保护知识,在未来的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渗透生物保护的思想,增强学生及其他民众的生物保护意识,从而为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四、高等院校开设保护生物学课程情况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中开设保护生物学必修课程的主要为农林院校的自然保护区学院、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和保护生物学学院等,及个别综合性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或环境学院;一些农林院校和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也开设了保护生物学的通选课程或选修课程。在排名前50位的师范类院校中,围绕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相关专业所开设保护生物学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比例仅为40%,且未搜索到开设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的师范院校。由此可见,亟须在师范院校开设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促进师范毕业生的生物保护知识的积累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五、結束语
  随着师范院校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的广泛开设,了解掌握保护生物学相关知识和具有生物保护意识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将越来越多。正如世界上拥有极高声誉的动物学家,后致力于野生动物研究、教育和保护的珍妮·古道尔(Jane Goodall)所说:“很多人问我,想要通过这个活动来拯救地球吗?不,我并不那样认为。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整个世界,可是,我们可以努力去改变一个人或一个地方,我想,这就够了。”我国师范院校年毕业生总数约为56万人,通过在师范院校开设保护生物学通识课程,提高各层次教师的生物保护意识,从而不断提升我国中小学生和广大民众生物保护的意识,实现我国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Richard Primack,马克平,蒋志刚.保护生物学[M].第5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梁海英,曾智勇,汤德元,李辉.通识课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4):140-141.
  [3]方婷婷,杨雪.基于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通识课程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8,(35):202-203.
  [4]刘大为,李曜升.中国教育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8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