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细胞生物学课程全英文教学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全英文教学是促进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结合4年来浙江理工大学细胞生物学全英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课程概况、教学方法探讨、考核方式、存在问题等方面阐述细胞生物学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实践过程,总结全英文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今后教学改革的措施,从而提高全英文教学水平,促进细胞生物学全英文教学模式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全英文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8-0081-0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養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相应英语水平的国际化人才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任务之一。全英文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为适应教育国际化所做出的新尝试。近年来各高校相继在各种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学中开展了全英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1-5]。早在2001年教育部在教高〔2001〕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为适应生命科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2013年成立生物技术全英文专业,除个别公共课程外,专业相关的课程均采用全英语授课。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四大前沿学科之一,它是研究有机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重大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已成为当前生物科学及医药、食品、农业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从2015年开始,我院为生物技术全英文专业大二学生开设48学时的全英文细胞生物学课程,目前已完成4届学生共66人的课程教学任务,在全英文教学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本文从细胞生物学全英文课程的课程概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解读。
  一、课程概况
  (一)教学团队
  我院细胞生物学全英文课程教师队伍由3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虽然三位教师从事细胞生物学中文教学多年,具有在国外短期的学习生活经历,但面对中国学生用全英文进行授课,这对师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英文水平决定了全英文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的英文发音是否标准,英文表达是否地道,用词组句是否准确等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用英文讲授专业课不仅要保证学生学到专业知识,还要学到地道的英文。一些不地道的中式英文表述虽然学生也能听懂,但会误导学生,当学生与外国人交流时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备课,既要制作全英文课件,在课堂语言组织上反复推敲,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准备视频、课件、文献等课程资源,因而全英文教学的准备工作量是其他课程的几倍。学校开展了全英文授课教师培训,聘请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上课,帮助教师提升全英文教学水平。
  (二)学生情况
  2013年我院建立生物技术全英文专业学生选拔机制,从2013级130名新生中通过自愿报名、笔试、面试等环节选拔出20个英文基础好、听说读写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生物技术全英文班,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除一些公共基础课外,其他专业课程全部采用英文授课。细胞生物学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经过一年半的全英文教学环境的熏陶和磨炼,该专业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适应全英文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听力、阅读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大部分学生基本能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但学生英语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不能达到顺畅交流的程度。有一半学生不能用地道的英语用词流利地描述出一个完整细胞生物学生命活动事件。因此,针对中国学生哑巴英语的普遍问题,我们着重加强学生听说方面的训练。
  (三)教材与课件
  目前,国外广泛使用的细胞生物学教材有《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Gerald Karp主编)、《Molecuar Biology of the Cell》(Bruce Alberts 主编)、《Molecular Cell Biology》(Harvey Lodish主编),《The World of the Cell》(Wayne Becker主编),这些著作堪称细胞生物学教材的经典。国外教材内容系统、全面、翔实、深入,通常每三年再版一次,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并配有练习题,图文并茂且图片精美,诸多优点是我国很多教材不能比拟的。但这些教材包含的内容过于全面,章节太多,除细胞生物学的知识外,从基础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到免疫学的内容都有涉及,这样内容编排模式并不适合中国学生课程安排。综合考虑,我们选用Bruce Alberts 主编的《Molecuar Biology of the Cell》作为教材,该教材语言通俗易懂,复杂的从句少,难度适中,比较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根据我院其他专业课教学内容设置的实际情况,参照高等教育出版社翟中和教授主编的《细胞生物学》教材的章节安排,我们从《Molecuar Biology of the Cell》书中选择12个章节作为我院全英文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内容,这不仅基本涵盖了细胞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够满足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要求。以《Molecuar Biology of the Cell》教材为根据,制作覆盖全部章节内容的全英文课件,力争做到条理清楚、图文并茂,文字提纲简明扼要,为知识要点配备相应的图片说明,为课堂教学互动提供素材。
  二、教学方法探讨   全英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利用英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体现英语是交流的工具的本质,我们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简单英语教学措施促进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提高。
  第一项措施——图片讲解。为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让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我们每节课结束时会总结归纳重要的知识点,挑选PPT中能概括重要知识点的图片,把讲解这些图片作为作业,在下次课前20分钟的复习时间里,让学生用英语来解释这些图片。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对思维有概括和调节的作用,人们借用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反过来,人们又借助语言对思维进行调节[6]。能用语言正确地描述出图片内容是建立在正确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因此,该方法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图片讲解是课堂讲演训练的基础,形式简单,也可以在课堂上随时进行。初期学生英语口语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发音不准确、用词和句型不恰当等,有的心里知道中文含义,但用英语表达时则无从开口。究其原因,应试教育及缺乏英语语言大环境使学生擅长英语考试,而忽略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首要功能是通过交谈来表达思想。我们希望通过图片讲解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和习惯,消除哑巴英语。
  第二项措施——听写练习。大学生为应付英语四六级考试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通常是根据选择题的文字说明结合听到的内容去猜答案,真正逐字逐句完全听懂的学生凤毛麟角。只听懂只言片语而不能理解全部含义对于全英文的专业课程学习來说是个巨大的障碍,这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可见,听力训练必不可少,听力训练的方式尤为重要。我们尝试采用逐字逐句的听写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此方法是借鉴钟道隆的逆向英语学习方法[7]。钟道隆先生45岁开始学英语,他抛开教材,坚持听录音,默写下来,不懂的地方反复听,直到听懂为止,还要朗读出来,经过一年苦练竟可以做翻译了。经教师本人的实践检验,此方法可显著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教师从网络上收集大量与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视频内容覆盖所有章节的知识点。所有视频均配有标准的英语原音解说,将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从中选择3~5分钟时长的视频观看,并把听到的每一词、每一句都写下来。学生需要反复看视频,反复听英语才能完成作业,视频图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音内容。教师将批改的学生作业扫描后匿名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听力方面的不足,对比自己的作业和优秀作业的差距,增加学习动力。我们发现在前几次的听写作业中,学生有很多听不懂、写不出来的字句,但经过几次训练后,有一些学生可以准确无误地写出全部内容。经过四年教学实践的检验,证明听写练习是训练学生提高专业英语听力水平的有效途径。
  第三项措施——朗读练习。朗读是脑、眼、口协同工作的复杂心智活动。读是说的基础,在观察与模仿的朗读过程中建立英语语感。坚持朗读还能提高听力、阅读、写作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8]。朗读作业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朗读作业是学生在完成看视频听写的作业后,把写下来的内容朗读出来并用手机录下来作为作业。模仿视频中标准的英语发音,纠正中式英语的发音错误,有助于学生培养英语的语感,使学生愿意开口说英语,避免哑巴英语,增加学生学英语的兴趣。第二种朗读作业是将教材的重点章节的内容分配给学生,要求学生录下朗读的声音。根据学生的反馈,这项纯粹的朗读作业因为没有英语原声作为参考,学生朗读随意性大,学生不能纠正自己读音的错误,效果不如看视频后朗读的效果好。
  第四项措施——画图。要求学生画出能概括一系列相关知识点的简单示意图,并要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项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画图作业主要针对膜泡运输、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凋亡等章节的内容,这些章节内容复杂,知识点多,很多蛋白名称相近易混淆,通过画图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化繁为简,有助于深刻理解知识点所包含的细胞生命活动现象的本质。
  第五项措施——课堂讲演。课堂讲演让学生从被动获取知识的状态转换为主动获取知识,这种方式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在课后查找资料、阅读英文文献、制作PPT,然后在课堂上讲演。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一个小组讲演完成后,后面两个或三个小组必须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并给讲演的小组打分。这样学生不仅要在课后准备自己的讲演内容,还要学习整个章节的内容,理解个人及其他人的演讲内容,对知识点融会贯通才能提出问题,避免知识点缺失。这项措施不仅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组织协调能力,全方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学生非常缺乏的训练。
  经过一学期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大部分学生在期末时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基本上能正确使用词汇句型流利地表述相关内容,可以大胆开口讲英语,能听懂大部分视频的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初见成效。
  三、考核方式
  细胞生物学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两部分组成,两部分各占总成绩的50%。提高平时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使学生充分重视平时的作业训练,认真完成平时作业,这能避免学生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企图仅凭考前冲刺完成期末考试和蒙混过关的想法。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图片讲解、课堂讲演等课堂表现,以及听写、朗读、画图等课后作业的评价。根据作业形式不同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明确评价标准,过程性评价方式对学生更具有激励性。注重过程性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9]。加强平时的能力训练,全方位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让学生获得真才实学,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   四、存在的问题
  经过4年的细胞生物学全英文教学实践,我们在全英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建设和储备大量的教学资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我院生物技术全英文班学生虽然接受大量全英文教学,英语听力、阅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但口语仍是弱项。这也是中国英语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然而这些教学方法的效果体现需要学生发挥高度的自觉性,有的学生一直坚持全面大量的练习从而能力得到提升,有的学生只完成需要上交的作业,不看其他部分的内容,应付了事,没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而训练不足,最终期末成绩平平。因而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方面今后还需深入探讨。全英文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生不能适应全英文教学,要靠自学中文课本来弥补知识。这也是全英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应严格全英文班的学生筛选条件,保证学生英语水平逐步适应全英文教学。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学方法,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微信和QQ等方式与学生交流,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努力跟上教学进度,从全英文教学中受益。
  五、结语
  全英文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浙江理工大学细胞生物学全英文课程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已完成4轮教学任务,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获得学生的认可。我们要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总结、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建立适合中国学生的有效的全英文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现代化生物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伦,郭三栋,沈玲.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物理实验全英文教学模式初探[J].大学物理实验,2018(2):138-142.
  [2] 张磊,丁红利,周川.《土壤与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全英文教学理念践行[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61-165.
  [3] 方玉洁,蒋金金,王幼平.基因组学课程全英文教学实践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20):318-319.
  [4] 唐红艳,崔红玲.电路分析基础全英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147-148.
  [5] 王丽萍.有机材料化学专业课全英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大学化学,2016(1):23-27.
  [6] 高霄,王慧青.浅谈维果茨基的语言思维观[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6):128-131.
  [7] 钟道隆.逆向法巧学英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8] 高霞.朗读神经传递及心理过程探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55-261.
  [9] 李琦,王小娜,楊利艳,段江燕.大学生物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探讨[J].高等教育,2018(2):179-180.
  [责任编辑:陈 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3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