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完善观察方式与革新分类标准的可行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注重语用能力发展的今天,书写与表达能力显得颇为重要。教师在指导观察积累的过程中易忽略联想的作用,在范文选择中易忽视难度和典型性,在日常训练中则降低写作要求与评价标准,致使学生在使用人物描写手法时显得简单生硬。如何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值得思考。
关键词:人物描写;观察联想;分类细化;范例指导
一、 人物描写退居二线,技巧使用出现偏差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学生习作和表达能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尚未能灵活使用人物描写手法。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缺乏“描写”的意识,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中只不过寥寥几笔。相较于大段铺排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排大段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描写手法的使用时常退居二线,易被忽视。实际上,在目前的语文作文随堂课上,教师对人物描写手法的训练尤为重视,但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与实际的效果不成正比。除了学生因素之外,教师的指导方式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偏差。
在写人叙事的作文中,相对于注重文辞修饰的修辞手法来说,人物描写手法更利于作品内容的直观展现和作者情感的真实表达。而学生过度使用修辞手法而忽略人物描写手法运用,不仅反映了写作技巧提升上的偏差,也恰恰表现出偏离写作初衷。这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作品辞藻过于华丽,但内容显得空洞,最终,会影响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致使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受挫。
二、 观察方式缺乏联想,例文选择过于简单
在目前作文教學过程中,教师对人物描写手法教学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重视生活之中的观察积累,帮助学生解决写作素材贫乏的问题;其二,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模仿例文,进行细节描写的写作训练。然而,仅从这两方面来分析,指导效果并不理想,所反映的问题是必然存在的。
(一) 观察缺乏联想
从学生个体出发,他们的观察能力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但仍与该学段所要求掌握的能力相差甚远。以高年级的学生为例,大多数学生对于事物的观察仅停留在准确描述外在形态和完整复述事件情节上。要想细节处经得起推敲,却是屡屡受挫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习作与读者产生共鸣的衔接点并非细节描写,而是习作本身的选材。
在指导观察的过程中,教师所传授的观察方式并不能完全满足写作的需求。比如,在描写运动员冲出起跑线的这一瞬间的时候,如果不能借助仪器的慢镜头回放过程,那么学生所观察到的片段不过是短短1~2秒钟。在这个时候,对于细节进行适当的联想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大多数教师都强调观察之中的素材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但是如何将现实素材转化为脑中的形象,并输出为习作素材,却被他们忽略。这就造成学生的作文是对客观事物的机械化复述,而不是注入了主观情感的艺术再现。
(二) 范例不够规范
教师在选择例文的过程中,会优先引用课文中已有的素材,以保证学生对其内容的熟悉,避免课堂推进的困难。以六下课文《理想的风筝》为例:“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这一段文字所描写的动作,集中在几个“转”字上。虽然可以说是形象生动,但是老师旋转时的表情、撑着拐杖的手掌、站定身子时候的轻微晃动,是更具表现力的细节,课文却没有涉及。学生在模仿这些例文的时候,对于细节的“细致程度”没有明确的判断,效果大打折扣。
(三) 训练无法到位
教师在评判学生所写的人物描写手法时,往往要求他们能够在叙事的过程中有一到两句的体现即可。如此简短的文字,实际上是无法全面体现出一个学生对某一类技巧的掌握情况的。当教师指导和评价学生某一句动作描写中动词的使用的时候,却忽略了日常的习作训练中,需要针对某一活动写200字甚至300字以上的动作描写。缺少了这方面的训练,学生甄别和使用词语的能力大打折扣,写出来的细节也就显得宽泛而空洞。
三、 精准细化描写类别,全面改变观察方式
(一) 重建描写划分标准
要想彻底扭转人物描写的指导在目前习作教学中的窘境,我们要进一步细化描写手法的分类。传统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人物描写划分为动作描写、表情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几类。但是,对学生来说,这样的界定仍然过于宽泛,每一类所包含的内容仍然比较复杂。比如,他们无法准确区别“含动词的句子”和“动作描写”,也往往忽略身体动作之外的表情变化的表现力。在日常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对固有的描写类别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划分,让他们对于作文之中人物描写所要达到的细致程度有所把握。
(二) 注重范例引领练习
而为了满足这一要求,以现行的教材作为范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确定一个情感主题或者设计一个情节场景,让主人公置身其中,请学生联想其某一方面的细节,进行人物描写训练。同时,老师自己也尝试书写下水作文,一方面加强示范引领,一方面利于点评修改,让学生快速对各类描写的评判标准产生清晰的认识。以动作描写为例:当选择以“丢失玩具万分伤心”为主题后,教师与学生可以围绕事件,以情感出发联想人物的行为表现,辅以一定的修辞手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动作和表情描写。第二课时,学生互相交流、评议彼此的作品,并与老师的下水作文进行比较,发现自身描写的不足,进行修改提高。
(三) 重视阅读观察联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点尤为重要——避免出现细节描写的雷同、过分夸张以及模式化。此类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三点原因: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情感体验不足和想象力的匮乏。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大量的阅读积累和观察积累依旧是最重要的途径;另一方面,观察过程中启发学生进行人物心理的揣测和行为的联想也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在习作教学中教授人物描写手法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升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系统性工程。作为不断发展中的个体,学生的写作当然不能变成模式化的素材加工,但是技巧的传授如果没有标准和章法,也就会让初学者无所适从。这二者的把握,还是需要每一位教学工作者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的调整和把握,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少同.聚焦细微,指导学生细节描写[J].语文天地,2017(27):41.
[2]董彩辉.小学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的指导策略[J].学周刊,2017(24):130-131.
作者简介:
李磊,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庙桥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3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