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策略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品德与社会》既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更是一门实践性课程,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既要求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又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社会生活体验,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合格小学生,为将来的成人成才奠基。
  关键词:开放式;角色扮演;思维环境
  纵观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日常课堂教学,照本宣科的多,融入生活的少,导致《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和学生品德形成脱节,即教学内容未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更不要说将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了。为了提高《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让学生在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社会与生活,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一、 策略一: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开放式教学相对于封闭式教学而言,更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成长需要,强调“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就要以社会生活为课本的“辅助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呢?
  (一) 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牛顿被树上的苹果砸到了头,激发了探究其中奥秘的兴趣,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被沸腾的壶盖所吸引,激发了探究的兴趣,最终发明了蒸汽机。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就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放在首位。可采用以下两種主要方式:
  1. 角色扮演法
  《品德与社会》的很多课文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如在学习《浓浓乡土情》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用方言表演小品《说说咱莱西人》这种新颖的形式来感受乡土情和乡土文化,并让学生深入思考: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该注意什么?通过这种情境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趣味性很强,且教会自己如何为人处世。
  2. 成功体验法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设计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此时,教师要抓住契机,通过肯定与欣赏,让学生再次获得学习的愉悦感,成功的喜悦会让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劲头越来越强。
  (二) 丰富认知环境,提升主动性
  随着现代媒体的多向发展,学生接触的信息量越来越大,甚至在某些知识点上要超过老师,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认知环境,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 资源环境多样
   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课外调查、网上查阅等方式,补充与教材互补的内容,以便更好地了解教材内容。
   2.
  思维环境发散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相对于聚合思维,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事多讲”“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的是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是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着力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拓展学生的思路,从而敢于大胆创新。
  二、 策略二:丰富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贴近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一) 课前调查,为学习奠基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丰富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协助者,应该帮助学生动手动脑获得切身体验,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有个成语叫“按图索骥”,看起来是讽刺墨守成规、不会变通的人,事实上也是讽刺只会书本知识,没有生活真知的书呆子。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尤其要注重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获取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如学习《交通与生活》,让学生采访爷爷奶奶,了解以前的交通工具和交通情况,上课时教师再播放现在的交通情况,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交通运输设施及其特点,同时树立爱护交通运输设施的意识,从而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 设计活动,为学习增趣
  鉴于本课程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将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内容引入课题中,以此拉近生活与学习的距离,实现知行合一。如在学习《通信与生活》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描述与他人联系的方式,并为当天过生日的同学制作生日贺卡,通过这一学习活动,一方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通信以及一些具体的通信手段,另一方面使学生懂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离不开通信,同时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学习兴趣,一举多得。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往往非常有吸引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强。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在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丰富生活性的教学内容等教学策略实施方面多下功夫,当然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教学策略方面更需要常教常新,着力达成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知行合一,获得知识,培养品德,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陈绍飞,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李家完全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4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