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效课堂”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标,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更与教学的理念、教育的方式、课堂的结构有着紧密的关联,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打造高效课堂也成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不仅要及时的更新教育的理念,更要灵活的应用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构建有效的课堂学习环境。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打造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高校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高效课堂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079-01
引言
我们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有提到过关于学生在生活以及社会需要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而该项课程侧重点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价值为主。学生在品德方面以及社会未来的发展是出自他们对于生活的认知,以及感悟与理解。学生的社会生活对于课程的架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在教学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激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成长与学习,同时也得到美好的回忆并且保障课堂效率呢?
1.建立美好的生活环境并打造高效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教育”的概念,其目的是让我们教师可以将学生引回到生活的起点.所以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学生架设真实有效的生活与学习情境。良好的生活情境比较容易将学生代入进去引发共鸣,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比如说在《我家的故事》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应当借用几张班上同学的全家福以及家庭成员的个人照片,同时一边展示给同学们看一边进行解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温暖的家,都有许多不同的温暖人心的故事。课堂上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去。因为在这节课里我们看见熟悉的同学被展示出来,其他的同学也会有积极配合的欲望产生,也会开始勇敢地介绍自己家庭的有趣的故事。教师要按照学生的不同特质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配合,从而有效地建设出好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来全面性地改变品德课的枯燥无趣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思想品德。同时我们在进行教材处理的时候也要经常反思是否是学生目前需要的,也要以学生的视角来看待教材内容,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以培养两者间的信赖感。而对于远离生活的课程内容就要想办法配合学生建设好教学环境,以方便学生的学习。
2.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建设新式课堂
我们在品德课与社会教学中融入新型的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全面地提升课堂成效并且可以让课堂活跃性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用心地在教学方式以及多媒体教学上进行突破与创新。从而让学生以“学乐”为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加宽容地接受学习与发展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扩大了学习空间,用身心去感受与体悟社会化生活,体悟社会的真实情况与感受。运用多媒体加入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设制出欢快的学习环境与氛围,通过精致的画面感与多种音效来吸引学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3.积极参加实践建设高效课堂
教师在教学过程里面也要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作为出发点,并且运用生活中真实直观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去理解与学习生活中真实的人和事。教师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否则会将学生改变成课堂与社會实践中反差极大的“双面人”。教师也应当配合学生并为学生创造条件配合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引导学生走进广大的生活空间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与阻力,有效地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间接地保障学生参与社会以及适应用社会的能力。比如说在《家乡水的故事》中我们要号召学生要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并且制定有效的计划,同时让大家用淘米水浇家里的花草,以及用洗手水冲马桶,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从而逐渐带动整个小区的人们一起行动起来,有效地提升大家的节水意识与环保意识。
4.结语
综上所言,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这门全新的课程,综合了历史,地理以及经济等多门社会内容,所以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以只局限于过于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与教条主义,而是应当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导与社会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潘茂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231.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50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