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教育。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都是源于家庭的引导和教师的帮扶。在进行品德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引领学生的内心,把课堂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提升,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更新。引导学生将更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品德这门课程当中,从生活当中发现品德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新课程标准
现在的课堂教学,由于授课时间受限,一直停留在知识的灌输阶段,无法真正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真正地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得到成长。所以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无法真正地让学生认识到品德之美,从而产生制约品德课堂生活化的弊端,所以本文就以培养学生在生活当中提高品德来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 俯下身子,融入学生生活之中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要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亲切关怀之下激发学习信心。教师要与同学们积极地进行沟通,充分的熟悉孩子的生活状态,在课余的时间多与同学们交流,探讨一些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动画片或者是游戏,然后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充分地进行沟通,减少代沟。只有教师真正地在生活当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投身到品德学习当中。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把课堂拓展到操场当中。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我的课余生活》这节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做熟悉的游戏,让孩子们制定游戏规则,并且当裁判。增加学生们的参与性,使孩子能够在实践过程当中提升品德学习兴趣。孩子之间距离缩短,教师与孩子也能更好地沟通,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和积极。
二、 立足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学习的过程当中,应该利用积极幽默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塑造成为一个积极、高效、幽默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切入实施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身到品德学习当中。例如教师在教授《不和烟酒交朋友》这节课当中,可以使学生通过动画片来认识到酗酒的危害,在搞笑的动画片当中,使学生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对酗酒的危害性认知。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白酗酒对生命安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三、 贴近生活,创设丰富教学情境
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學习热情,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当中提高自己对品德的认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辅助教学,将抽象的品德思想,借助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和认知,既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加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和信心。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教学素材,有效的融入多媒体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品德学习,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播放《天路》这首歌,通过优美的音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到青藏高原的变化,使学生能够由衷的佩服建设者们用勤劳的双手造就神奇的天路,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
四、 回归生活,采用多元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网络和书籍,积极拓展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对品德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品德教育的魅力。所以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当中,要积极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比如校园的花草树木、家乡的风土人情,都可以作为教师进行品德教学的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面对抽象的品德知识无法进行理解和转化,就需要教师进行生活化案例引导,把学生带到敬老院、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德育教学基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认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教师在教授品德这一课程大部分都是在课堂当中进行的。课堂是孩子们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地利用课堂场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造积极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五、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要制定科学性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在品德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关心国家大事,热爱集体,提升整体的思想素质,教师通过制定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灵活的运用教学素材,有科学性的加入参考资料,将文本与生活进行结合,从而把重点和难点更好地让同学们掌握。例如教师在教授六年级上册禁毒教育这一部分时就不需要重点地进行引导,只需要让学生知道相关的毒品危害和国家禁令,让孩子们在潜意识当中认识到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提高学生们的认知。如果在这节课当中过度地进行渲染和讲解,反而会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理和恐惧感,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使孩子们不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上。
参考文献:
[1]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邬冬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7.
[3]杨今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8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