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中,学习小组是教师使用最多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小组的建立对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分组也要遵循几点要求,优势互补,学习的水平的差异等几点原则,分组要灵活,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对小组合作在课堂中的应用方式做一解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语文;生本课堂;运用研究
一、考虑学生综合水平,合理建立小组学习
教师在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中,对于组长的选择非常重要,组长一般要选择学习能力强,有责任心,有团队担当和凝聚力的人来担当这个职位。小组的每个成员要按照小组长的组织要求来进行交流学习,答疑解惑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合作,让表现突出的学生来担任下一段时间的组长,展现自己的才能,更好地促进成员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提高学习氛围。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学习后,由教师组织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展现学习成果,因为每个组的学习情况不一样,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代表,这样会获得成就感,增加自信心,有利于下一段的合作学习。在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的同时,教师应在一旁听取学习,了解情况,适当、正确地给出合理的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辅导,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达到小组学习目的。
二、有效利用小组功能,抓住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并不是占用所有的时间来学习,合作学习要有一定的吸引力,是能让学生感觉到难度的主题。课前进行适当的预习,可以降低教学难度,减轻教师的压力。小组之间互相合作学习,教学质量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积极合作探究能力。小组成员互相查閱文献,统一交流心得看法,增加学习兴趣,使之对学习更加热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超出能力范围的问题,克服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这事应该先让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一起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一些意想不到收获,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解题能力。语文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中,教师要统一进行要求,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必须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加学习的机会。日常生活可以是学生的一个良好选择。
例如,在图文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促使他们活跃起来,积极发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通过自身,和他人合作学习了文章,也学会了怎样在团队中发挥好自己的作用的方法。学习新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主动预习要学的内容。并向学生进行提问:“战国时举行赛马比赛,齐威王实力很强,在孙膑的战术指导下却输了。原因是什么呢?在上课之前的学习中,自己看不懂的内容在小组内提出共同解决。另外,还有什么方法能取得赛马比赛的胜利?”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自发地预习、学习课文,这时候小组长更是起到带头的作用,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对每一组字词了如指掌,思维清晰,进一步拓展深入的学习。假如有人提出这样的解决方案:利用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对比赛的马进行基因改造,将其改造使马拥有猎豹一样的速度,那么这样就一定能赢得比赛的胜利了……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众人不由对其刮目相看。在这样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小组高效率地完成了任务。又比如教师在讲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时,同学们对廉颇、蔺相如两个人有了大致了解,为了学习得更加深入学,教师决定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一个任务:在“负荆请罪”中没有对涉及人物进行细致的分析,让每个小组对图片进行交流沟通,同时通过舞台的方式来展现出来。经过这次的学习与交流合作,小组每个成员表现良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的良好品质。这样的合作学习,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在公共场合的表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三、注重平时的学习评价,培养交流合作兴趣
语文合作学习可以为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潜能创造良好的机会,同时也能培养和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合作的能力。但如果没有了评价这个环节,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难以有效实施。评价就成为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例如听写拼写字词,尝试哪组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回答正确,流利地背诵文章。这样学习相对较好的学生就会明白,不能只为自己着想,多为团队做贡献,组员之间互相支持。学习相对不好的学生,看到团队其他人的成就而激励自己加倍努力不被落下,主动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且教师也要根据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过人之处或者不足的地方,运用准确正确的评价方法和角度,尊重学生的差异,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个别学生,做到公平公正的评价每个人。只要学生有明显的进步和成绩提升,都要给予一定的良好评价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乐趣,享受合作这个过程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不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增长。
参考文献:
[1]王宜兴.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的应用方式[J].中华少年,2015(6).
[2]赵冲.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应用[J].小学语文,2016(4).
编辑 刘瑞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5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