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花开须有时 唯有渐学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合唱教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音乐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它强调互相协作、互相配合的多声部集体艺术。新课标指出合唱教学是感受、体验多声部感觉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合唱教学时,既要唱好属于自己的部分,还应对其他声部加以注意,确保音响的和谐性。
   关键词:多声部;合作;小学音乐
  【我的观察】
   ◆研究缘起
   目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多声部歌唱教学已经成为歌唱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音乐材料越来越丰富、教学手段层出不穷、音乐老师对合唱教学的重视度也日趋增长,但缺乏系统性的基础技能训练和多声部纵向和声训练,学生整体的多声部歌唱能力依然参差不齐,且我们很大一部分学生一到分声部的地方就会被带跑,无法完成教材中的合唱歌曲。
   记得前几年上《两只老虎》这一课,一节课下来才勉强把二部轮唱唱好,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学习轮唱歌曲,之前对于这样的演唱形式从未体验、学习,以至于很难掌握,没有信心唱好它,所以学习起来很吃力。
  【我的思考】
   ◆研究目的
   多声部歌唱教学是一门技能型较强的音乐实践活动,如果缺乏系统的技能训练、缺乏对教材的深度挖掘,那么提升学生的多声部歌唱能力终将是一句口号。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教唱多声部歌曲时,经常高声部音准了、低声部音跑了,或者低声部音准了、高声部跑了,完全不能很好地完成兩声部歌曲,更别说多声部的歌曲了,当音准都没有解决时就更难把控情绪变化等来提升歌曲演唱能力。
   记得前几年上《两只老虎》这一课,一节课下来才勉强把二部轮唱唱好,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学习轮唱歌曲,之前对于这样的演唱形式从未体验、学习,以至于很难掌握,没有信心唱好它,所以学习起来很吃力。如果课前有轮唱形式的活动体验,而不是直接去学习歌曲;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对教材进行有目的地二度创作,加入一些轮唱、简单的和声活动体验,是不是后面的学习就会变得轻松又愉快呢?所以“如何扎实稳健地让学生唱好多声部歌曲?如何让学生在合唱起步阶段轻松愉快地学习?”成了笔者的思考,同时笔者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了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对教材的二度创作。
  【我的实践策略】
   ◆课堂实证研究
   下面笔者以各个教学片段和学生的音乐体验来描述近年来在多声部歌唱教学起步阶段的具体操作。
   一、游戏法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把游戏引进课堂有着积极的意义。
   1.回声游戏
   轮唱就像山谷中的回声,不断荡漾,产生此起彼伏的效果。在导入轮唱教学时我首先请小朋友来玩回声游戏,在玩中让小朋友来感受并体验,为学习轮唱做好准备。
   在开始的时候老师扮演原声,学生扮演回声,先采用说的形式,比如:“早上好!见到你,我很高兴!”让学生通过模仿声音,体会轮唱的效果,还可以加入肢体动作来表现,知道回声要比原声弱、轻。然后请两位小朋友来玩,进一步感受回声的特点,还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对话,最后在说的基础上把全体小朋友分成两大组用唱的形式把回声表现出来。
  
   2.声势游戏
   有效的“奥尔夫声势”游戏,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科学素养。
   拍手、拍肩、拍腿(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叉腰等进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轮唱模拟游戏。
   3.角色游戏
   低段学生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与强烈的好奇心,运用角色游戏,能让小朋友身临其境,更加投入地去表演、去创造,能收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三四年级的角色游戏中,就需要更加丰富。比如,给我们的孩子学习校本音乐剧中的歌曲《我看到英雄的过往》,先了解剧情,音乐剧中小盼看到少年英雄的刻苦认真,唱出他的崇拜又自我惭愧的心情,在尾音中作不同的发展来表现并创造他们仿佛在不同时空的对话。
   二、节奏法
   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家的骨架。没错,节奏往往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当你热烈地打起非洲鼓的时候,孩子们的眼神是热切的;当你拿起任意一件打击乐器的时候,他们的手总是高高举着;当你在拍音乐凳的时候,孩子们马上就想加入你的节奏世界……那么就进入我们节奏世界吧!
   1.语言类节奏
   也就是有节奏地念歌词或者有节奏地说话。
  
   学生会觉得在课堂上介绍自己,有节奏地说自己的名字很有趣,由于有同学的名字是两个字的,也有同学的名字是三个字的,这就需要老师有目的地叫分别是两个字名字的小朋友和三个字名字的小朋友站起来,先后介绍他们自己,再一起说说,让大家听听效果,并让全班同学踊跃参加我们认识新朋友的活动。
  
   这个节奏练习因为有特定的角色,学生特别喜欢,但是为了不破坏雨天的美,要提醒小朋友一定要轻轻地说,不能喊,可爱的小种子们也带有盼望着盼望快快发芽的心情来朗读。
   2.身体节奏
   (1)简单的多声部节奏
  
   可以分组进行,培养同学之间合作能力。也可以一个人完成简单的多声部节奏。比如手拍上面的节奏,脚踩下面的节奏(同时也是恒拍的练习),这样锻炼了自己的手脚协调节奏的能力。
   (2)跳竹竿游戏
   跳竹竿是一种古老独特的活动,也是一项令人陶醉的文艺体育运动。它不但姿态优美,富于节奏,而且气氛非常欢快热烈,吸引众人。“跳竹竿”是黎族最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之一,也叫“打竹舞”。笔者给学生玩这个游戏之前要做些准备工作,比如熟记节奏,为了安全起见可以先让学生选择跳牛皮筋,在过渡到跳竹竿。    注①:“拍”表示双手打开,“的”表示双手合并。
   注②:单跳节奏。
   注③:双跳节奏。
   3.乐器类节奏
   笔者归纳的乐器类节奏指的是加入打击乐器的多声部节奏,课堂上一般的打击乐器有铃鼓、三角铁、沙锤、沙蛋、木鱼、碰铃、手摇铃、双响筒等等,根据歌曲进行选择,笔者给学生进行单纯的节奏练习时也是从易到难的。
   当然很多歌曲都可以用打击乐器进行编配创作,使得课堂更加丰富,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收获的更多。
   三、音乐加减法声
   1.音乐加法
   一年级《闪亮的小星》一课中,孩子们很快就能学会,在他们能够唱好歌曲后,笔者加入了更加活泼的第二声部,第二声部旋律就好像眨眼睛的星星一般,引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兴趣,使得整节课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
   2.音乐减法
   再以《闪烁的小星》一课为例,这样做处理简单又不破坏原作曲的意境,特别适合我们的低段小朋友。
   四、固定音型伴唱法
   固定音型伴唱主要用于伴奏声部,一般采用和弦的分解形式。当和声发生变化时具体的音高也发生变化,但是节奏型保持不变。笔者常用固定音型伴唱法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使之成为多声部作品。
   五、支声旋律辅助法
   支声旋律又称衬腔旋律,是多声部音乐之一,主要指支声旋律在围绕主要曲调的同时用加花、变奏等形式生成新的旋律来丰富主要曲调的色彩和表现力。笔者发现了教材中很多歌曲在教材中都有不同版本的演唱,部分歌曲还有二声部的支声演唱,如果将这些二声部的支声演唱用于课堂上的多声部歌唱教学中,那么多声部歌唱教学是不是又增加了音乐的丰富性呢?于是就进行了支声旋律辅助法的教学尝试。
   比如一年级的歌曲《小雨沙沙》,笔者用简单的支声旋律进行衬托,将歌曲进行了简易的,适合我们孩子演唱的二声部创作。在学生熟唱单声部歌曲的基础上,再进行支声部旋律的学习,笔者在小雨声“沙沙沙”中的音型上了发生了变化,让孩子们歌声中的小雨变得更欢快、活泼,在长音处加入了简单的支声旋律帮助学生获得多声部的体验,弥补教材在合唱作品安排上缺乏梯度性的弊端。
   笔者通过多年的多声部教学歌唱实践,积累了以上一些有关于合唱起步阶段的训练手法。当然一节课不可能只有一种方法,可以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只要用心去做,关注音乐本身发掘更多音乐资源并进行适合学生发展能力的二度创作,整理、设计且进行有梯度的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提升學生多声部的歌唱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文思隆.合唱练习曲(简谱版)[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陈蓉.音乐教学法教程[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编辑 高 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5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