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清新儒雅校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阶段,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阶段,校园的教育和传承,对于国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所以提出小学清新儒雅校园的构建方式,希望能够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在教学中传承文化,在传承中发展文化,为祖国的文化进步培养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传承;传统文化;构建;儒雅校园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在我国校园教育工作中,小学校园的教学状况备受关注,良好的教育方式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也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而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众多传统文化在历史中流传下来,备受人们关注和喜爱,想要这些文化得以发展,还需要学校教育工作给予良好的支持,因此小学清新儒雅校园的构建,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一、宣传传统文化,制定教育方案
   在小学校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想要保证校园能够完全符合清新儒雅的教育方案,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开展宣传活动,保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对于学生的进步,以及儒雅校园的创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校园内部可以针对这一工作,组织相关人员,明确地对工作进行分配,以此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的效果。例如:在校园中开展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这些形式都能够对传统文化的宣传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在校园教育方式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很多小学校园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网站和教育平台,所以也可以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把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保证学生在浏览网页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影响,在校园中兴起传统文化学习的浪潮。
   在家长方面的教育工作也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家长特别是农村家长,因为良好教育工作的缺失,造成其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思想意识比较单薄,再加上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较少,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家长很难参与其中。所以学校也需要组织家长开会,介绍校园的文化传承思想,以及清新儒雅校园的建设理念,保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认可;也可以组织家长进入课堂,真正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与教师面对面沟通,在此基础上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向家长宣传和渗透传统的美德和文化,实现家校联合的儒雅校园创办效果。
   二、文化融入校园,传承润物无声
   校园是学生第二个家,是学生生活、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场所,创办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能够在文化引导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在创建儒雅校园的过程中,校园也需要发挥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结合校园中能够被利用的空间,例如校园中的一角、校园中的一面墙等,对其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布置,主要就是把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突显出来,这样就能够让整个校园都被文化气息充斥,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影响和熏陶。
   例如: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可以对校园的围墙进行设计和布置,可以在围墙上刻上文字,《三字经》《百家姓》等内容,这些优秀的作品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化的传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在日常娱乐的时候可以诵读,也可以在课余时间浏览,久而久之就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邀请绘画大师、雕刻大师等,在校园进行绘画和雕刻,让学生通过观看,学习传统文化,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进而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
   三、传统文化课堂,学习潜移默化
   小学校園中,课堂知识的传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所以儒雅校园的创办也可以在课堂着手,因为教师在进行育人的时候,提出传统文化的内容,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最佳方式。所以课堂教学需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把德育作为课堂教育的最佳原则,利用传统文化内容,把我国社会中积极向上的思想传递给学生。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传授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可以结合雷锋、黄继光等人的优秀事迹,让学生受到影响,培养其爱国思想。在思品课上,教师可以结合各种节日,把节日的来源,以及节日的庆祝方式讲述给学生,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的熏陶。
   综上所述,纵观我国的小学校园教学情况能够看出,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开展中,关注的都是最新思想的传输,秉承新课改的理念和思想,把先进的教学手法融入课堂之中,结合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以及我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本文提出在优秀文化的支持下,小学儒雅校园的创办形式,希望能够改善小学校园教学环境,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龙文.扬雅士之风,承儒学之道,圆百年梦想:柳州市雅儒路小学儒雅文化特色建设的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3(12):14-15.
  编辑 段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5853.htm